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 第242章 这个案例分享有问题

第242章 这个案例分享有问题

    第242章 这个案例分享有问题 (第2/3页)

会拒绝。”

    看似是很常规的背景介绍。

    但之前注意到“所有展示的信息都已经征求来访者家属同意”的人,也关注到此刻南祝仁展示的东西,都是旁观者视角。

    没有来访者主诉、也没有咨询师第一印象。

    这很不正常,甚至可以说很业余。

    不乏有人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

    这些缺少的东西,现在的南祝仁其实想要呈现也做不到。

    他分享的案例自然是陈捷,但关于陈捷的档案已经被林笠霖近乎完全销毁。

    南祝仁现在呈现出来的资料,都是陈医生、程慧等人的竭力回忆的结果。

    好在南祝仁今天的目的也不是“案例分享”——或者说,这不是主要目的。

    南祝仁自顾自地往下捋:“初次来访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心理进行评估。SCL-90量表均分2.3,SDS得分70。”

    “根据自述,来访者存在兴趣减退、精力降低的症状,附加症状包括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睡眠障碍,且上述症状持续存在2个月以上,已给本人造成痛苦和不良后果。结合量表测评结果,初步评估可能为中度抑郁。”

    “初次到访之后,咨询师——也就是我的导师林教授。”南祝仁微笑,特地点了出来,“对来访者进行初步评估,建立咨访关系,设立咨询目标。最终决定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和药物干预,同时进行。”

    “初次药物干预开药——艾司西酞普兰5mg/d,伏硫西汀10mg/d。”

    这一部分,南祝仁除了打字描述之外,还附上了部分的手写药单截图。

    而他的讲述方式也让台下开始愈发地议论起来。

    “这个案例分享是怎么回事,说完量表评分之后就没了?难道说没有进行干预?”

    “怎么敷衍得像是去医院精神科一样?”

    “这位同行,我就是在医院工作的,你大可以把话讲得更加清楚一点。”

    “啊……我的意思是,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确实很标准,药物干预也很合理。但,具体计划呢?”

    “最起码把谈话的逐字稿放一部分出来吧?这算是什么案例分享?”

    前排的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