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一个方向 (第2/3页)
是会有变化的。”
……
确实,这是南祝仁第一次利用【微表情分析】在解读情绪的时候受挫。
往日里面,通过观察那些转瞬即逝的生理反应,南祝仁能够精准地刺破对面的伪装,抓出对方隐藏在面具下真实的自我。
但李玲玲这次的情况比较复杂——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都是真实的。
至少,她自己认为都是真实的。
不但真实,这两种情绪甚至连比例都很接近,几乎都在她身上呈现出了近乎“五五开”的趋势。
【中级】的【微表情分析】,还是不足以让南祝仁在阅读真实情感的时候,做到“一分冷漠二分凉薄三分讥诮四分漫不经心”这种级别的精准。
所以他只能在之后的咨询过程中去进一步引导来访者的情绪了。
可惜,南祝仁手头没有其他的真正“案例”级别的来访者,如果成功进行【案例归档】的话,就能够对【微表情分析】进行升级,然后去阅读李玲玲了。
他现在手头的案例级别的来访者只有李玲玲一个。
完成李玲玲的【案例归档】,就能够升级【微表情分析】……
但南祝仁又需要更高级的【微表情分析】,才能加速李玲玲【案例归档】的过程……
算了,不想这种走捷径的办法了。
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正常咨询老老实实地来吧。
……
“很好,很扎实的‘前期’工作。”翁娉婷问道,“那‘中期’呢?”
南祝仁道:“中期的话,就会根据两种不同的可能性分出两种不同的干预方案了。”
如果换做一般人,那这个时候可能会说“视情况而定”,“等真正确定了具体情况后再计划也不迟”。
但南祝仁这种未雨绸缪的性格可不会这样。
计划是赶不上变化,但那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只有打下一个作为主体的框架,在所谓的“变化”发生之后才对细节进行填充、修改,这样才能最高效高质地完成咨询。
毕竟咨询干预也是一个非常看时机的工作。
南祝仁道:“如果来访者她真的是被抛弃的,那我以前干预过的案例有个可以作为参考。都是处理童年经历过的创伤,然后独立。”
这句话里面的“案例”是指不久之前的南志昊。
“首先,指正她现在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其他的社会关系,都是基于对童年经历的【移情】让她有了严重的预期被抛弃感。在指出这一点之后,再和她一起处理这种【移情】。”
【移情】指的可不仅仅是“来访者爱上咨询师”这么简单。
【移情】的正确定义是:来访者将过去在重要关系中产生的情感、态度、欲望和冲动,不自觉地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的心理现象。
现实中,【移情】不局限于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可能发生在来访者和身边任何人身上;转移的“情”也不一定是情情爱爱,也有可能是压抑、难以克制的负面情绪。
只不过因为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特殊情况,导致出现的多数【移情】都是比较正向的、乃至于桃色的罢了。
南祝仁继续道:“其次,要矫正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消除她的愧疚,让她表达出对父母抛弃行为的愤怒,并进行谴责——这可以用【空椅子技术】来达成。”
“最后,就是进行一个简单的【哀悼仪式】,让来访者和过去告别,最后重塑健康的自我价值和人际边界。”
非常清晰的逻辑思路。
翁娉婷点了点头:“那如果她不是被抛弃的,而是你说的后一种情况呢?”
这种情况,就让南祝仁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了。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的话,需要的时间跨度会更长,对于【安全岛】的加固要求更高,来访者也需要更多的心理能量。”
南祝仁道:“我在思考要不要用【眼动脱敏再加工】的技术。”
翁娉婷点了点头,说出了南祝仁提出的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