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名讳之惑 (第1/3页)
青河县衙,后堂书房。
赵贞坐在案后,面前摊着雪白的宣纸,笔墨早就备好了,可他手里的笔,却怎么也落不下去。
眼下,一个更头疼的难题摆在他面前。
奏折上,关于仙人示警、走蛟之灾、以及他如何率众避祸的功绩,已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冯师爷的文采,他是信得过的,字字句句都透着股“祥瑞”的味道。
可偏偏,在一个最关键的地方,空了一块。
仙人名讳。
这仙人姓甚名谁,尊号为何,一概不知。
那天王达在竹林里见到仙人,仙人也只问了世间的事,没有留下任何名号。
这可如何是好?
上报朝廷,总不能只说“一位不知名仙长”吧。
那也太儿戏了。
再说,他都决定了要在青峰山为仙长修建庙宇,立碑铭记。
连仙长的名号都不知道,这庙宇修给谁?这碑文又如何落笔?
万一弄错了,惹得仙长不悦,降下责罚,他赵贞可担待不起。
“东翁,还在为仙长名讳之事发愁吗?”冯庸端着一盏新茶,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赵贞揉了揉额角:“是啊,师爷,那王达只说仙长白衣胜雪,仙风道骨,可具体是哪路神仙,他也是一问三不知。”
“这奏折上,总得有个说法,庙宇的匾额,碑文的抬头,都不能空着啊。”
冯庸眼珠一转,放下茶盏,笑着说:“东翁,要学生说,仙人行事,往往都是不拘小节,或许仙长淡泊名利,不愿透露真名。”
“但咱们凡人,总得知恩图报,不能没了礼数。”
“这青河县里,要说谁对神仙的事最清楚,那肯定是城东青云观的那些道长了。”
“青云观观主灵云道长,据说也是有些道行,不如请他过来,参详一二?”
赵贞闻言,眼睛一亮。
“对啊!本官怎么把他们给忘了!”
青云观是青河县唯一受朝廷认可的道观,观主灵云道长,他也曾见过几面,仙风道骨的模样,看着确实倒有几分高人风范。
“师爷此言有理!”赵贞一拍大腿,“备轿!本官亲自去青云观,拜会灵云道长!”
“是,东翁!”
青云观,坐落在青河县城东一处僻静之地,背靠矮山,面临清溪,倒有几分清静幽雅的。
赵贞的官轿在观门口停下,早有道童进去通报。
不多时,一位身着灰色道袍,面容清瘦的老道长,快步迎了出来。
正是青云观观主,灵云子。
“不知县尊大人驾到,贫道有失远迎,恕罪,恕罪。”灵云道长打了个稽首,声音平和。
“道长客气了。”赵贞下了轿,拱手还礼,“本官今日冒昧打扰,实在是有点要紧事想请教。”
“大人但说无妨,贫道一定尽力解答。”灵云道长将赵贞与冯庸引入观内一间静室。
小道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