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道听途说 (第2/3页)
“教学楼加宿舍楼,省着点花,四十万左右吧。”
刘清明知道这个数字已经很节省了,但对于拮据的乡财政,无疑是一笔巨款。
目前云岭乡的劳务输出公司已经建立起来,第一批100名务工人员的前期培训,也在春节过后展开。
下个月就将赶赴省城,进入云州国家高新园区工作。
而好消息则是,在新任市委书记黄文儒的主持下,一个全新的高新产业园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期总投资超过了十亿,需要的用工数量也达到了上万名。
也就是说,刘清明与于惠娴签订的一千个用工的意向协议,很快就将得到落实。
这一千个用工名额,将分配给全乡的14个行政村,解决一部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而这只是第一步。
届时,乡里的财政收入也会得到一些改善。
离开学校时,刘清明能感觉到王林森眼里的失望。
这位老校长大概以为,自己也不过是又一个来走过场、作秀的年轻干部。
陪同他考察的是新任派出所所长沈从新。
沈从新亲自开着所里那辆老旧的吉普车,减震系统基本报废,走在乡间小路上,颠得人五脏六腑都快移了位。
刘清明找马胜利打听过,三十八岁的沈从新,原先在市局刑警队,业务能力不错,就是为人处世太直,混了十几年还是个副科,跟吴铁军一个性子。
马胜利大概是听了自己想调老吴的玩笑话,才从一大堆推荐名单里选出了他。
刘清明倒不在意这些,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完全掌控的公安力量,听话比能力更重要。
他原本还担心沈从新急于表现,搞出什么幺蛾子。
好在这些天观察下来,这人还算稳重,上任后没有大张旗鼓,而是先整顿内部,清退了一批不合格的民警和治安员,准备从村里重新招人。
“乡长,接下来去哪儿?”沈从新握着方向盘,稳稳地避开一个大坑。
“去二道河子村。”
二道河子村位于云岭乡南边,紧挨着河口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算是全乡最富裕的村子。
山上的东山村还有不少茅草房,这里已经遍地是红砖瓦房,甚至还能看到几栋前世农村常见的三层自建小楼。
警车开进村里,路边闲聊的村民纷纷投来冷漠的注视。
沈从新想停下车问个路,摇下车窗,旁边的人却像没看见一样,自顾自地扭过头去。
刘清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