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表现机会 (第3/3页)
立刻表态,“我们全乡群众等您的好消息!”
这顿饭,大部分人都吃得很尽兴。
小龙虾确实好吃,吴新蕊虽然吃得不多,但从她的表情能看出,她并非完全为了配合刘清明。
刘清明知道她吃得慢,是为了让其他人能放开肚子吃好。
否则,只要她一放下筷子,不管别人吃没吃饱,都只能跟着结束。
这一点,在他当她大秘的时候就发现了。
吴新蕊是那种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这也是为何她作风如此强势,在私底下的口碑却并不算差的原因。
饭后,吴新蕊一行在乡政府的会议室,听取了乡党委的正式工作汇报。
赵元佐的报告稿念得乏善可陈,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乡,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无非是些套话空话。
可吴新蕊并没有苛责,也没有提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只是在赵元佐念完后,淡淡地问了一句:“说得都很好,那接下来,你们准备怎么干?”
赵元佐把求助的眼神投向了刘清明,清了清嗓子说:“下面,请我们的乡长刘清明同志,谈一谈乡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刘清明站起身,对着吴新蕊和在座的领导们微微鞠躬,开口便语出惊人。
“省长,何书记,各位领导。关于云岭乡接下来的发展,我个人目前有五个主要思路。”
此言一出,连何群都来了兴趣。
在他看来,云岭乡搞不好,是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决定的,不是干部不想搞好,是实在没办法。
这个年轻的乡长,一开口就是五个思路,难道是想在省长面前放卫星?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刘清明身上。
刘清明不疾不徐地说道:“第一,就是刚才提到的,以腾飞公司退给我们的几个煤矿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六百万,修一条从乡里直通市区的柏油公路,彻底解决我们乡交通不便的瓶颈问题。”
“第二,以我们已经成立的劳务输出公司为依托,继续扩大规模,建立起一条将我乡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经济收入的快捷通道。这是见效最快的办法,但由于输出人数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
“第三,就是大家中午品尝过的小龙虾。我准备在有条件的村子,搞规模化水产养殖,将它打造成一张属于云岭乡的特色名片。等公路修通,就向全省乃至邻省的餐饮市场全面进军。”
“第四,因地制宜。对我乡其他的行政村,进行深入摸排,找出各自的优势项目,比如药材、茶叶、特色水果等,与农科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搞科技种植、订单式种植,打造新的、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我准备吸收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对我乡的十四个行政村,由乡干部包村包点,每个人负责一个村,订立明确的脱贫指标和时间表,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地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摆脱贫困。”
刘清明的发言可谓石破天惊。他提出的这些主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有些内容,就连赵元佐都是第一次听到。
一时间,会议室里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