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青海没有羊眼汤 > 第六十六章 白骨照大同

第六十六章 白骨照大同

    第六十六章 白骨照大同 (第1/3页)

    永乐十四年,五月初一。

    大同府,这座矗立在风沙与铁血中的九边雄镇,在暮春时节竟反常地笼罩在一片肃杀寒意之中。天空是沉甸甸的铅灰色,不见日头,唯有凛冽的北风卷起砂砾,抽打在斑驳的城墙上,发出呜咽般的嘶鸣。往年此时,城外应已有零星的草色挣扎着冒头,如今却只见一片枯黄死寂,仿佛连大地都被这无休止的酷寒抽干了生机。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劣质煤烟和一种挥之不去的、如同铁锈般的腥甜——那是经年累月的战阵血气渗入泥土后,被寒意重新逼出的味道。

    城西校场,点将台高耸。新任镇守大同总兵官、阳武侯薛禄一身山文铁甲,猩红披风在狂风中猎猎作响。他面沉似水,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台下肃立的数千边军。军士们甲胄陈旧,许多还带着修补的痕迹,脸上刻着风霜与疲惫,眼神在麻木中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惶。队列并不十分齐整,窃窃私语如同蚊蚋般在寒风中时隐时现。

    “…听说了吗?白登山那边…前儿夜里巡哨的兄弟又听见了…”

    “…可不是!阴风惨惨的,金铁交鸣,比上个月更真了!吓得他们连滚带爬跑回来…”

    “…这鬼天气,冻死个人!马厩里好几匹好马昨儿突然就倒了,眼珠子发绿,口吐白沫…”

    “…邪性…太邪性了…”

    薛禄浓眉紧锁,猛地一挥手。身旁的亲兵统领厉声喝道:“肃静!”

    校场上瞬间鸦雀无声,只有风声呼啸。

    薛禄向前一步,声音洪亮如金铁交鸣,压过风声:“将士们!瓦剌狼子,屡犯边陲!圣天子命本侯镇守此塞上雄关,保境安民!尔等皆我大明虎贲,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可因些许寒风异响,便心生怯懦,乱我军心?!”

    他目光如刀,扫过台下:“传令!即日起,夜不收兵(侦察兵)前出三十里,加倍巡弋!各营整备器械,加固城防!凡有懈怠军务、妖言惑众、动摇军心者——”他顿了顿,声调陡然拔高,带着刺骨的寒意,“军法从事!斩立决!”

    一个“斩”字,如同重锤砸在每一个军士心头。惊惶被强行压下,代之以更深沉的恐惧和麻木的服从。

    “谨遵将令!”数千人齐声应诺,声音在空旷的校场上回荡,却显得有些空洞乏力。

    薛禄不再多言,转身大步走下点将台。猩红披风卷起一道凛冽的弧线。他心中远非表面这般镇定。白登山的“阴兵”传言愈演愈烈,军中惊马事件频发,士气低落如同瘟疫蔓延。更棘手的是,昨日收到密报,城西寡妇村那边似又有“鬼妻哭城”的怪事传出,守城兵卒人心浮动。这大同,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连他这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悍将,也感到一丝莫名的心悸。

    “侯爷,”亲兵统领快步跟上,低声道,“昨夜…马厩又死了三匹。症状…和前几次一样。兽医查不出病症,只说…邪气侵体。”

    薛禄脚步一顿,铁甲叶片发出冰冷的摩擦声。他望向城西马厩的方向,眼神阴沉:“知道了。传令下去,死马就地焚烧,深埋灰烬!再有人敢议论马眼放绿光之事,杖八十,枷号示众!”

    ---

    五月初二,夜。月黑风高。

    大同城西,寡妇村。这并非朝廷建制,而是历年战事留下的疮疤。低矮破败的土坯房歪歪扭扭地挤在一起,如同被遗弃的骨骸。村中几无灯火,只有呜咽的寒风穿过残破的窗棂和篱笆,发出鬼哭般的尖啸。

    村北尽头,紧挨着一道陡峭的土崖,便是“寡妇崖”。崖下乱石嶙峋,终年不见阳光,阴风盘旋,是村里人丢弃死猫烂狗甚至夭折婴孩的地方。此刻,崖下最背阴处,一个蜷缩的身影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

    那是李氏。她裹着单薄破旧的夹袄,身体因寒冷和饥饿而剧烈颤抖。丈夫三年前战死在饮马河畔,连尸骨都未能寻回。她带着唯一的女儿苦熬,靠给人浆洗衣物勉强糊口。可这该死的倒春寒,冻死了她最后几棵赖以活命的菜苗,也冻绝了城里富户施舍的活计。女儿三天前发起了高烧,小脸烧得通红,此刻正气息奄奄地躺在冰冷的土炕上,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丫儿…娘的丫儿…”李氏喃喃着,声音嘶哑干裂。她摸索着身边一个破陶罐,里面只剩下浅浅一层浑浊的冰水混合物。她小心翼翼地抱起陶罐,想用身体最后一点热气融化那点冰,喂给女儿。

    指尖触到刺骨的冰水,冻得她一哆嗦。绝望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她的脖颈,越收越紧。她抬起头,望向崖顶上方。那里,大同城高耸的轮廓在黑暗中如同巨大的怪兽,几星微弱的灯火,是属于活人的世界,却离她如此遥远。

    丈夫战死的噩耗传来时,她没有哭。公婆相继病逝时,她没有哭。可此刻,看着怀中滚烫却无声无息的小生命,感受着指尖那刺骨的冰冷和腹中火烧火燎的饥饿,一股巨大的、无法承受的悲恸和怨恨猛地冲垮了她所有的坚强!

    “啊——!”一声凄厉得不似人声的哭嚎,猛地从她喉咙里迸发出来!这哭声充满了绝望、不甘和滔天的怨愤,穿透了呼啸的寒风,在死寂的寡妇崖下反复回荡!

    “当家的!你死得好惨啊——!”

    “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活活饿死…冻死——!”

    “老天爷!你开开眼啊——!”

    “这大同城!这吃人的世道!还我男人命来——!”

    她不管不顾地哭喊着,用尽全身的力气,仿佛要将这三年积压的所有痛苦、所有怨恨都倾泻出来!声音在崖壁间碰撞、折射,变得越发凄厉、扭曲,如同无数冤魂的合唱,朝着崖上大同城的方向,疯狂地涌去!

    ---

    与此同时,大同城西,靠近城墙的马厩区域。

    一排排低矮的厩棚在寒风中沉默。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草料、马粪和一种若有若无的、令人不安的腥臊气。值夜的几名老卒蜷缩在避风的角落里,裹着破旧的羊皮袄,就着一盏昏黄摇曳的油灯,小口啜饮着劣质的烧刀子,试图驱散深入骨髓的寒意。

    “嘶…这鬼风,刮得骨头缝里都疼!”一个缺了门牙的老卒搓着手抱怨。

    “省点力气吧,王槐根。这算啥?比起白登山那边…”另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兵压低声音,朝东北方向努了努嘴,“那才叫邪乎!昨儿个二狗子他们小队巡夜回来,脸都吓绿了,说听见千军万马在雾里头厮杀,刀枪碰撞,人喊马嘶,还有…还有洪武爷的龙旗在风里呼啦啦地响!”

    “嘘!噤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