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给严瑾的学生们亿点小小的震撼 (第2/3页)
页的专业数据和复杂算法,而是在浏览娱乐八卦。
这种姿态更进一步强化了某些人“他是靠脸混进来”的观感。
午餐时间到了,严瑾依然留在办公室处理文件。
江浔拿着餐盘坐到餐厅角落,陈博端着盘子,和另一个博士王雪以及几个研究生“恰好”坐到了江浔邻桌。
对话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飘过来。
“陈师兄,咱们那部分动态蛋白组的数据清洗快累死了,一万多个变量,非线性关联又那么强,感觉现有算法已经到极限了,严教授对假阴性率还是不满意。”
一个研究生抱怨道,顺势恭维了一下陈博,“还是师兄你有经验,听说你之前的正则化处理做得非常好。”
陈博矜持地喝了口汤,淡淡地说:“建模是慢功夫,需要沉淀和试错。不是什么人都能靠直觉解决的。”
他没指名道姓,但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江浔的方向。
“特别是生物医学数据,噪声大、维度诅咒严重,光有数学底子不行,还得理解背后的生物学逻辑。这需要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浸泡。”
“是啊,光跑得快有什么用,关键是要跑对方向。”王雪,一个面容严肃的女博士接话。
“严教授的项目要求太苛刻了,那个混杂因子处理,非线性空间转换的要求,想想都头大。不知道今天来的那位‘天才’有没有什么‘魔力’能解决?”
哄笑声低低地响起。江浔仿佛全然未觉,慢条斯理地吃着眼前的清炒虾仁,甚至眼神都没往那边瞟一下,神态自若得像在高级餐厅独酌。
下午,工作继续。
江浔似乎终于看完了资料,开始在建模软件中操作起来。
他的动作很快,敲击键盘的节奏迅捷而富有韵律感,屏幕上的代码窗口飞快地跳动着,各种复杂的数学符号和生物信息学术语不断组合、拆解、重组。
这不同于陈博等人小心翼翼、反复调试的风格,更像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家在高速谱曲。
他的投入状态仿佛自成一个世界,与外界的审视和怀疑完全隔绝。
陈博几次装作路过他身后,瞟向他的屏幕。起初是带着不屑和嘲弄,心想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
但很快,陈博脸上的嘲弄凝固了,变成了惊讶,接着是难以置信的愕然。
他看到了什么?
那屏幕上构建的……那绝对不是他们项目中已有的任何主流模型框架!
江浔根本没有纠缠于传统的因子分析和降维方法,这正是让陈博头疼并认为需要时间“浸泡”的地方,而是在构建一个……极其复杂的微分几何结构!
他似乎将整个庞大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高维基因表达谱,映射到了一个高度抽象的拓扑流形空间!
陈博只隐约认出几个数学工具:黎曼几何的度规张量在定义变量间的非欧氏距离,纤维丛理论似乎用于解耦不同来源的混杂因子对目标变量的影响?
更夸张的是,他还引入了信息几何的概念,在流形上定义Fisher信息度规来优化参数空间?
天!陈博是生物信息学博士,数学功底在实验室也算顶尖,但此刻他只觉得自己像个小学生站在高等数学殿堂的门外,窥视着里面匪夷所思的光景。
这些概念单独拎出来都艰深无比,更别提如此天马行空地组合应用,这需要对数学本身和问题本质有怎样恐怖的通透理解和重构能力?这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思考方式!
这时,实验室另一角传来一声小小的惊呼。
负责蛋白质组原始数据处理的一个研究生看着屏幕上突然弹出的大量报错,脸色发白:
“严教授,不好了!数据采集系统的临时接口卡BUG了,我们在跑一个关键批处理任务,现在卡死在这儿了!强行中断数据就毁了!管理员刚好中午请假了!”
王雪和另一个博士生急忙凑过去,几个人围着电脑屏幕紧张地操作着,眉头越皱越紧。
那是来自超高分辨质谱仪的海量原始谱图数据导入队列,某个进程锁死导致整个队列瘫痪。
临时编写脚本绕过?需要权限和时间重新加载?几个方案讨论下来,似乎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挽回而不损失数据完整性。空气变得焦灼起来。
“让我试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