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之路 (第2/3页)
。
“终于有个能听见的了。“树的声音像是风吹过空心的树干,“叫我老白就行。这片公园的树都这么叫我。“
李星河的酒醒了大半。他想起王生曾经说过,量子态的人有时会发展出非常规感知能力。难道这是南海事件的副作用?
“你能听到多少植物说话?“老白问。
“就...就你一个。“李星河老实回答。
“那还不错。至少是个开始。“老白的声音带着某种古老的智慧,“大多数人类都聋得像块石头。“
李星河伸手触摸树干。在接触的瞬间,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他“看“到了公园几十年来的变迁:树木被砍伐,草地被硬化,越来越多的建筑蚕食着绿色空间。这些画面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困惑、痛苦,最后是麻木的接受。
“你们...很痛苦?“李星河收回手,画面立刻消失了。
“痛苦?哈!“老白发出干涩的笑声,“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被修剪、被移栽、被当成装饰品。倒是郊区的亲戚们还在遭罪。“
李星河背靠树干坐下:“什么意思?“
“城东那片森林,听说要开发成住宅区。“老白的声音低沉下来,“上百年的松树、樟树,还有无数灌木和小动物...它们可不像我们这些'城市植物'这么逆来顺受。“
月光变得更亮了。李星河发现自己的手掌又开始泛出微弱的蓝光。他忽然明白了——这种能力与月光有关,可能是某种光量子效应。
“我能帮上什么忙吗?“他问。
老白沉默了一会儿:“你能听见我们,这就是第一步。明天中午再来,阳光最强的时候,我带你去见见其他'居民'。“
李星河点点头,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一直在和一棵树进行有来有往的对话。这要是被人看见,八成会被当成精神病。他匆忙起身告别,快步走向公园出口。
回到家,姑姑李梅已经睡了,餐桌上留着饭菜和一张字条:“微波炉热两分钟。备课太累先睡了“。作为退休语文教师,姑姑仍在社区大学兼职授课。李星河没什么胃口,径直回到自己房间。书桌上摆着王生之前寄来的明信片,背面是南海的风光。
他拿起手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拨通了王生的电话。
“喂?“王生的声音带着睡意。
“我好像...获得了一种新能力。“李星河直接说。
电话那头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王生坐了起来:“量子残留?具体什么表现?“
“我能听见植物说话。“李星河压低声音,“准确地说,是一棵梧桐树。它告诉我城东的森林要被开发了。“
沉默持续了十几秒。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王生的声音突然兴奋起来,“应该是量子态改变了你的神经结构,让你能接收植物的生物电信号!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是科学史上的重大——“
“王生,“李星河打断他,“重点不是这个。那些树...它们很痛苦。我们得做点什么。“
又一阵沉默。
“明天我去查查城东的开发计划。“王生最终说,“你再多测试一下这个能力,记录细节。对了,月光是不是有影响?“
李星河笑了。这就是他喜欢王生的原因——对方总能立刻抓住重点。“嗯,月光越强,能力越明显。“
挂断电话后,李星河拉开窗帘。满月高悬,银光洒在小区里那排瘦弱的香樟树上。他集中注意力,隐约能感受到一种模糊的“存在感“,但听不到清晰的语言。看来目前只有老白能与他流畅交流。
躺在床上,李星河想起小时候和陈默在公园里玩耍的日子。那时候的公园比现在野性得多,他们能在灌木丛中搭建秘密基地,能摘野果,能看见松鼠和刺猬。现在的公园“整洁“了,却也失去了生命力。
老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