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千字八元(求追读和月票~) (第3/3页)
:“周老师不用介绍,我知道,这是《受戒》的作家,汪曾祺老师~”
李有思上前和汪曾祺握手。
对于汪曾祺,他倒是十分的喜欢的,要说八十年代的作家里面,各有千秋,他以前最喜欢翻看的就是汪曾祺写的散文,雅俗共赏!
“你好,李同志。”
周燕如乘机便和汪曾祺说起来:“这小同志写小说很有灵性,最近写了一篇乡土小说,倒是惊得编辑部一众人说不出来话来呢!”
她自然是帮衬着年轻人说说好话。
文学界里面很多作家都喜欢帮衬年轻作家,路遥、汪曾祺都是这样。
汪曾祺笑着说道:“看来,我们文学界又要多出来一位新星啊~”
“汪老师谬赞了。”李有思立马说道。
周燕如继续说道:“也说不定呢!他就是下一个汪曾祺。”
汪曾祺点头:“那我更加希望,文学界多一个超越我的作家。”
“这位小同志新书要发表了吗?”
周燕如说道:“没有呢,今天才交稿子,准备回去就定稿,下月就出来了。”
“你要不要看看?给人家给点意见?”周燕如举着稿子对着汪曾祺说道。
汪曾祺晚年就算一举成名,但是从不以“大师”自居,对年轻作者的请教始终耐心回应。
例如,《棋王》的阿城早年创作时受汪曾祺影响颇深,汪曾祺对其作品的结构和语言风格提出不少建议。写《长恨歌》的王安忆也提到,汪曾祺曾细致点评她的小说。
汪曾祺和周燕如都看向了李有思。
李有思心中颇有感激,周燕如目的很明显了,她想让汪曾祺给自己多点建议。
他立马点头说道:“能够得到汪老师的指导,自然是我的荣幸!!”
“人家都这样说了?你再拒绝不好吧?”周燕如说道。
汪曾祺接过稿子,带着两人走到办公室里:“指导说不上,我帮你看看小说吧!最近有段时间没看过年轻人的作品了。”
“年轻人写的小说都很有灵性,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