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天子仁善,生民多艰 (第1/3页)
赵辉闻言愕然,随后才知道是这江浦主簿会错意了。
“邓主簿过虑了,我又不是御史。”他笑着回答,“只是家事而已。”
“多年来,江浦县也没有怠慢临安公主啊。”
他又不知道驸马这奏表里有什么内容,仍旧试探着。
“真的只是家事,与江浦县无关。”赵辉哭笑不得,“邓主簿,莫非要看看我呈奏了些什么才行?”
“那岂敢?”邓修文放心不下,“驸马爷御下甚严,但区区薄礼真的只是江浦县上下一点孝心,您和公主殿下还是收下吧。”
“这……”赵辉看他一脸期盼模样,只好点了点头,“实在过意不去,叨扰劳烦地方,还要收贵县的大婚贺礼。”
“应当的,应当的!”邓修文看他终于同意收下了,反而放心不少,“那我这就代驸马爷先把奏表投到驿站。驸马爷,县尊已安排了宴席,还请驸马爷和李指挥务必赏光……”
“那就不妥了!”赵辉立即拒绝,“临安公主殿下已安排了家宴,县里不必客气。”
对这件事,邓修文倒没坚持,反正只是场面话。
幸好这驸马倒不像个不知轻重的,要是真的以驸马身份赴地方文臣请宴,反倒不好。
于是赵辉的奏表开始了前往行在的旅途,而赵辉干脆在江浦多留了两天。
因为要做出一些帮朱镜静添置家当、修缮旧宅的行为,好让朝野都知道确实只是朱琼枝心疼长姐。
御驾离京,各地奏疏先去南京。
朱棣第一次北狩时,吕震奏请过章奏先分贮于南京。小事听由太子处置,军政大事则奏至行在。
如今朱棣再次北狩,仍照前例。
这看似尊重和亲善太子,实则心向皇帝:什么是大事,当然是皇帝说了算。太子但凡出了差错,皇帝就好揪小辫子了。
因此赵辉的奏表当日就先到了朱高炽那里,而他看完赵辉的奏表内容,心里就不甚得劲。
这分明是先落于文字,将来好有个说辞。
太子直接处置允肯了,那就是他正面出来办这件事。
他呈去朱棣那里处置,那就是他不做主。外界看来,这事只是赵辉和公主的想法,太子仍旧谨慎,没有主动出手拉拢洪武朝旧勋戚的意思。
儿子随御驾一起北上了,朱高炽只好问问黄淮、杨士奇的意见。
“依臣之见,殿下既要先票拟允肯,又要呈送行在圣裁。”杨士奇略一思索就给出了意见。
“哦?”朱高炽思索着其中奥妙。
黄淮赞了一声:“正该如此!殿下,赵驸马这么做更妥。此乃宝庆公主一片仁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