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章 遇挚友妙解心结 (第1/3页)
中秋夜宴,最终以易妃献上奇石,并伴驾泛舟而落下帷幕。
水仙立在灯火阑珊处,湖面微凉的风吹拂着她单薄的宫装,她看着那远去的舟影,眸底深处是寒潭般的冰冷,再无一丝波澜。
回到承明殿时,夜色已沉,万籁俱寂。
银珠小心翼翼地伺候水仙卸下钗环,看着镜中主子沉静却难掩一丝疲惫的容颜,忍不住低声道:“小主,那易妃......运气也太好了些,竟然得了块奇石。”
水仙拿起一支羊脂玉簪在手中把玩,指尖冰凉。
“运气?”她唇角勾起一丝嘲讽的弧度,“哪有什么天降祥瑞?不过是易家父女苦心孤诣,投皇上所好罢了。时机、地点、寓意,样样都掐得精准无比。易贵春,果然是好手段。”
易家,就是易妃最大的依仗和底气。
而她水仙,孤身一人,无根浮萍,纵有清丽容颜和这具被易家从小喂药造就的好孕之身,在真正的权势根基面前,也显得如此单薄可笑。
这一刻,她突然感觉到从心底深处泛起的疲惫。
水仙沉沉地闭上了眼睛,胸口似是压着巨石沉重,那是对易妃刻骨的恨,也是对自身无力感的焦灼。
没有家族,没有外援,她拿什么去扳倒树大根深的易妃?难道真要像前世一样,被利用殆尽后碾入泥尘?
她屏退了银珠,在镜前独坐了许久。
烛火摇曳不停,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微弱,随着最后的烛芯燃尽,内室彻底陷入一片黑暗......
......
翌日,天刚蒙蒙亮,御前太监的声音便透过宫门,传进了承明殿里。
“皇上驾到——”
水仙正对镜梳妆,闻声指尖微微一顿。镜中的女子容颜依旧娇媚,眼底却掠过一丝了然与冰冷的清醒。
她迅速整理好表情,换上柔顺恭谨的面具,起身接驾。
“妾身给皇上请安。”
昭衡帝一身玄色常服,身姿挺拔,步履间带着帝王独有的沉稳威仪。
他踏入殿内,目光落在请安的水仙身上,深眸带着些许难以言喻的愧疚。
她昨夜那首咏月的诗,确实清雅不俗,让他惊艳。然而他因祥瑞之喜,选择了曾在长信宫磋磨过她的易妃......于情于理,似乎都有些说不过去。
高贵如帝王,即使在自己心中,也不想承认自己对水仙的愧疚。
“免礼。”他声音低沉,听不出太多情绪,“朕过来看看你,用过早膳了?”
“回皇上,尚未。”水仙垂眸,声音温软,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些许被冷落后的落寞。
“皇上可用过了?若不嫌弃,妾身这便让人备膳。”
“嗯。”昭衡帝应了一声,算是默许。
他径自走到主位坐下,并未解释昨夜的临时变卦。于他而言,能纡尊降贵一早过来,已是最大的安抚和让步。
早膳很快摆上,精致清淡。水仙亲自布菜,动作轻柔,偶尔抬眸看向昭衡帝,眼神里带着恰到好处的依赖与不易察觉的委屈,却又乖巧得绝不开口抱怨。
她深知,此刻的控诉或质问,只会徒惹厌烦。
她要做的,是让他记住这份亏欠。
昭衡帝沉默地用着膳,目光偶尔掠过水仙静雅的侧脸。
她今日穿着一身淡雅的藕荷色宫装,愈发显得肌肤胜雪,楚楚动人。昨夜易妃献宝的激动已稍加平复,此刻看着她这般柔顺安静的模样,心中不免想道:她这般懂事,倒显得他昨夜有些......薄情?
“昨夜易妃献上的祥瑞,关乎国运,朕不得不慎重。”他放下银箸,终于还是淡淡地提了一句,不像是解释,更像是一种宣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