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朱棣的决心 (第1/3页)
天幕映照出建文二年九月初十的金陵城。
奉天殿(建文朝)内,旨意宣出,字字清晰,回荡在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
“擢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加兵部尚书衔!”
“封盛庸为历城侯,授平燕将军印!”
“擢都督陈晖、平安为副将!”
“着令各部,整军备战,收复德州、保定、沧州!”
画面随之切换——
盛庸、铁铉、平安、陈晖等人的将旗再次高高飘扬!
南军兵锋所指,德州、保定、沧州等地,象征燕军的黑色区域正被代表建文朝廷的赤色重新覆盖。
洪武朝堂上,压抑的气氛悄然松动一丝。不少文臣武将,尤其是那些更倾向朝廷正统的官员,脸上露出“早该如此”的神情。
“呼……”一位后排六品文官忍不住吁气,自觉失态掩口,眼中庆幸难掩。
身旁相熟御史凑近,气音低语:“李景隆……唉!早若如此,何至于损兵数十万,丧师失地?换上盛庸、平安这等宿将,再佐以铁铉这等智勇忠直之士,局面……总算稳住些了。”
另一侧,身着伯爵常服的老勋贵捋须颔首,对身边人道:“燕藩虽凶悍,然其地不过河北一隅。先前势如破竹,实赖李景隆无能送予!如今朝廷换将整军,燕王再想势如破竹,难了!”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怕就怕僵持下去,劳民伤财,最终……还是要回到那张桌子上来谈。”
兵部郎中忧心补充:“谈,也需有实力为后盾。关键在建文天子,万万不可再犯识人不明、临阵换将之错!否则,纵有十个盛庸、平安,也经不起庙堂瞎折腾!”
这些低语如同暗流涌动。
人们对天幕中出现的名字已不如最初惊惧。只要不像铁铉那般惊世骇俗,像陈晖、平安这些名字,更多是“哦,是他”的了然。
至于副将陈晖本人,茫然站在武将班列靠后,听着隐约提及自己的议论,下意识左右四顾,尚未意识到那“陈晖”就是自己。
朱棣立于丹墀下稍偏处,与群臣保持着一点微妙的距离。
亲王常服一丝不苟,他微微垂首,目光落在光洁的金砖上,仿佛穿透时空,死死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