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道衍踪迹1 (第1/3页)
天幕的金光在南京城上空流转不息,将洪武十三年的中秋硬生生映出几分神异的燥热。
奉天殿外巨大的汉白玉广场上,藩王、勋贵、朝臣们仰头屏息,如同等待神谕的信徒。
十余分钟的沉寂后,那恢弘的光幕终于再次波动,新的文字伴随着低沉玄奥的纶音,清晰地烙印在每一个仰望者的眼底与心头:
【东昌之败,燕王引为奇耻。然其志愈坚,退守北平,与谋主僧道衍密议于暗室。道衍力排众议,执念如铁:“殿下岂忘高皇帝托付之重乎?此天授之机,焉能因一挫而弃?当速整旗鼓,再出雄师!天命在燕,岂在南儿!”】
文字短暂停留,光华渐敛,最终只余“道衍”二字,仿佛带着某种不祥的魔力,在光幕边缘闪烁了最后一下,才彻底隐没于虚空。
“道衍?”
“谋主僧?”
“高皇帝托付?天命在燕?!”
广场上瞬间炸开了锅!低沉的议论声如同滚水般沸腾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都聚焦在广场边缘那个依旧挺立如孤峰的身影——年轻的燕王朱棣身上。
东昌之败的惨痛尚未从众人心头散去,这天幕竟又抛出一个更令人惊骇的名字!一个和尚,竟成了未来搅动天下风云的“谋主”?甚至敢直呼建文朝廷为“南儿”,鼓吹天命归属?!
朱棣本人,更是浑身剧震!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个消失的名字,年轻的脸上血色瞬间褪尽,又猛地涌上一股滚烫的潮红!
道衍?这名字他从未听过!一个和尚,竟是他未来靖难的“谋主”?还说什么“天命在燕”?这话简直是把滚烫的烙铁,直接按在了他心口!
他猛地攥紧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一股寒意夹杂着难以言喻的荒谬感,从脚底直冲头顶。
---
奉天殿空气却凝滞得如同冻住的铅块。
朱元璋斜靠在软榻上,手中那串紫檀佛珠不知何时停止了捻动。
他那双阅尽沧桑、洞悉人心的眼睛,此刻正死死盯着天幕上刚刚消失的最后两个字——“道衍”。
“道衍……道衍……”老皇帝口中无声地咀嚼着这个名字,浑浊的眼珠深处,翻涌起惊涛骇浪!和尚!一个和尚!
他朱元璋,出身皇觉寺,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才坐上这龙椅。
正因为自己当过和尚,深知其中三昧,登基后对天下释门尤为关注。
应天府的各大丛林,栖霞、灵谷、天界……哪一处没有他钦点驻锡的“高僧”?名义上是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