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登基前后:洪武旧制 (第1/3页)
天幕将洪武十三年的时空,拽入永乐新朝那带着血腥味的“拨乱反正”。
画面不再是金戈铁马,而是森严的诏狱、冰冷的刑场和一份份墨迹淋漓的圣旨。
一长串名字伴随着凄厉的画外音和象征性的血色,在天幕上滚动浮现:
“礼部尚书陈迪……户部侍郎郭任……刑部尚书侯泰……御史大夫景清……左佥都御史练子宁……大理寺少卿胡闰……”
每一个名字落下,都伴随着一个官员被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拖出府邸、押赴刑场、乃至剥皮实草(天幕做了模糊化处理,但那份残酷已扑面而来)的片段。
旁白冰冷地陈述:“永乐皇帝登基,除齐、黄、方等核心‘奸党’外,大批建文朝臣因‘附逆’、‘不忠’等罪被处死、抄家、流放。洪武朝勋贵根基深厚,除耿家等少数明确支持建文者受牵连外,余者多得以保全。而建文一朝文臣,几近空悬。”
紧接着,画面切换。一卷卷建文时期的诏书被投入熊熊烈火!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份加盖了永乐皇帝宝玺、墨迹未干的新诏被快马传递四方: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建文诸新政,悖逆祖训,祸乱朝纲,着即一概废除!凡太祖高皇帝所定律令、典章、制度,悉数恢复!”
具体的影像随之展开:
藩王护卫:画面掠过几位藩王(如周王、代王),他们府邸前被建文削弱的护卫兵额旗帜重新竖立,兵甲鲜明。
赋税册籍:户部官员将建文时期减轻浙东等江南地区赋税的册籍丢弃,重新搬出洪武年间加重浙东赋税的黄册。
官制仪轨:官员的朝服、仪仗、奏对流程,迅速从建文时期试图复古简约的风格,切换回洪武朝的庄重森严。
旁白总结:“建文四年改制,烟消云散。洪武旧制,强势回归。”
--
奉天殿内,空气凝重得如同铅块。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那一份份被烧毁的建文诏书,尤其是看到那象征“减轻浙东赋税”的黄册被丢弃的画面,额角青筋猛地一跳!他搭在龙椅扶手上的手背,青筋如同虬龙般暴凸而起!
“混账东西!”老皇帝猛地一拍御案,声音如同炸雷,震得殿梁嗡嗡作响,眼中燃烧着被冒犯的暴怒,“咱定的规矩!咱亲手写的《皇明祖训》!他朱允炆……他竟敢!竟敢改得如此乱七八糟!谁给他的胆子?!”
他对这个未来孙子的厌恶,瞬间飙升到了顶点。这已不是能力问题,这是对他朱元璋绝对权威赤裸裸的挑战和否定!
侍立一旁的韩国公李善长,这位大明开国制度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此刻亦是面沉似水,痛心疾首。
他抚着胸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