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锦衣卫的废立与重建 (第3/3页)
便下旨重建锦衣卫!此非简单复原,而是赋予其更庞大的架构、更集中的权力、更严密的网络!”画面随着旁白快速展示:
北镇抚司:
镜头拉近一座新建的、戒备森严得如同堡垒的衙署,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北镇抚司”。
旁白:“增设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案件,独立于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之外!掌诏狱,自设刑堂,拥有独立的侦察、逮捕、审讯、判决乃至执行之权!直达天听,不受任何衙门掣肘!”
画面闪过阴森的新建诏狱内部,刑具寒光闪闪,比洪武年间的更为完备。
缇骑四出:
画面切换,无数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缇骑,如同赤色的潮水,从应天城门汹涌而出,分赴全国各地。
驿站换马,昼夜兼程。
旁白:“大幅扩充缇骑(执行逮捕、传讯的精锐),人数远超洪武旧制!其耳目遍及两京十三省,州府县衙,乃至边陲军镇。凡勋贵文武、富商巨贾、市井百姓,皆在其侦伺范围之内。风闻奏事,捕风捉影,亦可直达御前!”
廷杖之威:
画面呈现奉天殿广场(残破痕迹犹存),数名官员被剥去官服,按倒在地。
面无表情的锦衣卫力士手持沉重的木杖,在监刑太监尖利的“打!”声中,狠狠落下!血肉横飞,惨呼震天。
旁白:“掌‘廷杖’之刑!代天子行罚,于御前公开杖责大臣。皮开肉绽是轻,毙命杖下亦不鲜见。此刑不仅摧残肉体,更极致羞辱,乃震慑百官之利器!”
密奏匣子:
特写一个密封的、带有特殊火漆印记的扁平铜匣。一名低级官员在暗夜中,将写满密报的纸条小心塞入匣中,交给一个如同鬼魅般出现的锦衣卫便衣。
旁白:“广布密探,建立直达御前的密奏体系。各级官员、甚至市井小民,皆可匿名投书于特设铜匣。锦衣卫负责收集、甄别、呈送。使皇帝足不出宫,天下事无巨细,尽在掌握!”
画面最终定格在奉天殿内(修复痕迹明显)。
身着龙袍的朱棣高踞御座,下方是躬身肃立的内阁学士与勋贵重臣。
而在大殿的阴影角落、殿外的回廊柱后,甚至群臣归家的路途之中,无数双穿着飞鱼服或便服、却同样冰冷的眼睛,无处不在,无声地监视着一切。
旁白总结,带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内阁掌票拟,协理政务于明;锦衣卫掌缉捕刑狱,监控天下于暗。一明一暗,互为表里,如同永乐皇帝手中紧握的双股绞索,将整个帝国、满朝文武,牢牢缚于掌心!其权柄之盛,侦缉之广,威慑之深,尤胜洪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