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八十万铁骑压境 (第2/3页)
全力拱卫北平!”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在号角声中调转马头,卷起漫天雪尘。大宁的明军步卒匆匆拔营,辎重车辆碾过冻土。
化敌为盾:镜头掠过一张张熟悉而复杂的脸庞——吴高、平安、盛庸!
这些曾在靖难战场上与朱棣杀得难解难分的南军宿将,此刻竟被一一推到了帝国北疆的最前沿!
任命诏书特写:“擢吴高为大同都指挥使!”“复平安北平都指挥使!”“命盛庸整饬宣府防务!”
旁白音带着紧迫:“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永乐帝摒弃前嫌,启用宿敌,唯才是举!令其镇守要害,以抗西虏!”
宗藩屏翰:画面西移至秦、晋藩王封地。秦王朱尚炳、晋王朱济熺皆披甲佩剑,神色肃穆。王府校场上,军士集结,旌旗猎猎。旨意传达:“着秦、晋诸王,整军经武,严守关隘,绝不容帖木儿一兵一卒踏入西北!”
蛟龙探海:镜头最后转向波涛汹涌的东海之滨!庞大的大明水师舰队正在集结升帆,樯橹如林!旗舰之上,将领目光如炬,望向西方。
旁白:“另遣精锐水师,扬帆远航,沿‘西洋’(明初对印度洋的称呼)北上,深入‘两河’之地(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当时明人对此地域的模糊认知称呼),不惜代价,刺探帖木儿大军动向虚实!”
画面最终定格在朱棣紧握的拳头上,骨节发白。整个帝国,如同被上紧了发条的战车,刚刚结束内战,喘息未定,便又被迫拉响最高级别的警报,直面这来自万里之外的灭顶之危!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天幕之下,洪武十三年的应天城,一片死寂后的哗然!
“八十万大军?帖木儿……这是哪里冒出来的凶神?”
“蒙古人还在辽东、云南没肃清呢!这要是西边再来个更狠的……”
“刚打完内仗,国库都空了吧?这……这还能打吗?”
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奉天殿内外的人群。刚刚因靖难结束而稍松的心弦,再次被这骇人的西来强敌狠狠揪紧!
然而,在这片恐慌的浪潮中,一个身影却猛地挺直了脊梁!
奉天殿广场,武将队列中。
平安,这位刚刚还在为自己未来成为“降将”而羞愤的猛将,此刻双眼却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帖木儿那如林的铁骑和指向北平的血色箭头,胸膛剧烈起伏,一股灼热的气息从丹田直冲顶门!
什么内战输赢?什么降将耻辱?在这一刻统统被抛到九霄云外!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刀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喉结滚动,从牙缝里挤出低沉却如同闷雷般的低吼,只有身旁的好友花景能听见:
“打……打蒙古!这才够劲!这才……才是咱大明军人该干的事!”
--
恐慌继续在民间蔓延着。在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