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天策卫,朱高煦的阴影 (第2/3页)
同淬了火的钢刀,刮得殿内人人耳膜生疼,“他爹朱老四,是头能撕碎猎物的头狼!他朱高煦算什么?充其量是条仗着他爹威风、只会跟在后面捡腐肉的鬣狗!也敢学李世民?!我呸!”粗鄙的怒骂,毫不掩饰对孙辈的鄙夷与震怒。
阶下,马皇后眉头紧锁,看着天幕上那跋扈的汉王,又想到未来那个体弱多病的太子朱高炽,忧心忡忡地低声道:“重八,老四家这俩小子……老大(朱高炽)仁厚,有治国之才,可那身子骨……天幕上三百斤的胖子,走路都喘,怕是熬不过老四。老二(朱高煦)呢?能打是能打,可你看他那性子,骄横跋扈,目无尊上,让他当了皇帝……”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深的寒意,“怕不是另一个隋炀帝杨广!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她抬眼看向怒气未消的朱元璋,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直白:“老四……他总不会真存了心思,等他百年之后,把老二也一并带走吧?就像……”
后面的话,她没说完,但殿内几位重臣都心知肚明——就像陛下您处置那些可能威胁江山的勋贵一样!
朱元璋闻言,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马皇后的话,戳中了他心底最深的忧虑。他何尝不怕再来一场“靖难”?
天幕上朱高煦那毫不掩饰的野心,对侄子朱瞻基的轻蔑(“再来一次靖难又如何”),都让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朱棣的翻版,却又远不如朱棣的雄才大略!
“玄武门?”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冷笑,带着浓浓的不屑,“他朱高煦有李世民的本事?李世民十六岁救隋炀帝于雁门,十八岁晋阳起兵定关中!他朱高煦算个什么东西!离了他爹的兵,他屁都不是!至于老四……”
老皇帝的语气复杂起来,有骄傲,更有深深的忌惮,“老四比李渊强百倍!就是李世民重生,对上咱家老四,在沙场上也未必讨得了好!”
他猛地顿住,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太子朱标,又仿佛穿透时空看到了天幕上的朱棣,一股寒意陡然升起。他最怕的,不是朱高煦学李世民,而是自己的标儿和老四,会不会……真的成了李建成与李世民?
殿内文臣们噤若寒蝉,脸色同样阴沉如水。
天幕揭示的未来,如同一片厚重的、孕育着雷霆的乌云,沉沉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老大短命,老二凶暴,太孙年幼……这几乎是个无解的死局!一场新的、可能比靖难更惨烈的风暴,似乎已在永乐朝的穹顶之下,悄然酝酿成形。
--
应天,燕王府。气氛与奉天殿的凝重压抑截然相反。
宽敞的庖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