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郑和再下西洋1 (第3/3页)
打听他的消息?笑话!”
他环视一圈,笃定地说,“这奉天殿内外,上至陛下,下至咱们这些老杀才,有一个算一个,谁还信这鬼话?”
被点名的水师将领张赫看着天幕上自己麾下未来儿郎们驾驭巨舰、远航万里的雄姿,眼神复杂。既有对子弟兵远涉重洋、生死未卜的担忧,又隐隐有一丝身为水军将领见证此等壮举的激动。
他叹了口气,点头道:“二位国公爷洞若观火。不过……经此几番大洋上的风浪摔打,这支舰队若能安然归来,筋骨必然更硬,心气必然更凝。到那时……”
他顿了顿,带着点水手特有的豁达,“或许真能被永乐爷视为真正的‘自己人’,放心留在近海了。小子们也算赶上了好时候,去外海经经真正的风浪,见识见识天大地大,比窝在长江里强!”
“自己人?留在近海?”一直抱着膀子冷眼旁观的永昌侯蓝玉,突然发出一声短促而冰冷的嗤笑。
他抬手指了指天幕上那支渐行渐远的舰队,又虚点了一下北方,眼神锐利如刀,“老张,你想得太美了!还等他们返航被当成‘自己人’?我敢打赌,不等这支舰队回来,永乐皇帝的圣驾,怕是早就搬到北京城去了!”
他看着周围勋贵们瞬间聚焦过来的目光,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预见宿命的残酷:
“迁都!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天幕早就露了端倪!北京定为都城,精兵强将、钱粮赋税,必源源北运!到那时,这南京城,这石头城,还剩什么?”
他环顾着此刻洪武十三年南京城外那旌旗蔽日、营盘连绵的盛况,嘴角勾起讽刺的弧度,“就剩个空架子!一座给祖宗守陵的空城!有没有水师在,又有何区别?水师?呵,到时候怕是想留在南京看家护院,都没那个必要和位置了!”
“迁都……北京……”这两个字如同冰锥,狠狠扎进不少南方籍贯或习惯了江南富庶的勋贵心头。
一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能要离开这锦绣江南,被发配到那苦寒干燥、战云密布的北地边关,不少人下意识地摸了摸后脖颈,感觉一阵寒意袭来,激灵灵打了个哆嗦。
然而,这寒意中,竟也悄然滋生出一丝隐秘的庆幸!几位参与了“安南退路”密议的勋贵,飞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种“先见之明”的得意和如释重负。
‘幸好……幸好未雨绸缪!’这念头几乎同时在几人心中升起。
北地苦寒,前程未卜。而遥远的安南(或他们私下谋划的其它退路),气候温润,山高皇帝远,或许……真能成为家族延续的桃源?
比起注定凋零的南京和风险未知的北京,这条退路,此刻显得愈发珍贵和明智起来。勋贵们摸着下巴或脖领,心思早已随着那远去的舰队和蓝玉冷酷的预言,飞向了不可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