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二征漠北1:海沙之间 (第1/3页)
九天巨幕,光华如瀑,倾泻而下。洪武十三年的应天城,瞬间被拖入永乐十年那令人窒息的深蓝之中。
海!
无垠的、翻滚着墨玉般光泽的靛蓝,一直延伸到目光穷尽之处,与同样深邃的天穹相接。
这不是温驯的内湖,而是蕴含着洪荒伟力的真正大洋!在这片浩瀚之上,一支庞大到足以令任何内陆王朝瞠目结舌的舰队,正撕裂波涛,昂首前行!
旁白音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壮阔,响彻天地:
“永乐十年,岁在壬辰!帝四遣正使太监郑和,统率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书算手、医士匠作……凡二万七千八百余众!驾乘宝船、战船、粮船、水船、马船、坐船……计六十二艘巨舰!自太仓刘家港扬帆启碇,再下西洋,宣威异域,怀柔远人!”
这画面带来的视觉与心灵的冲击力是毁灭性的!奉天殿广场上,连最见多识广的勋贵也一时失语,只能怔怔地望着那片不属于人间的洪流。
只有亲身经历过水战的老将,如德庆侯廖永忠(鄱阳湖水战功臣)、航海侯张赫(巡海御倭),眼中爆发出近乎痴迷的光芒,手指无意识地虚划着,仿佛在丈量那宝船的尺寸,感受那巨帆吃风的力度。
“呵!”一声洪亮中带着浓浓讥诮的嗤笑,猛地打破了这短暂的震撼沉寂。
永昌侯蓝玉抱着膀子,下巴朝天上那壮阔得令人心折的舰队用力一点,声音如同炸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诸位!瞧仔细喽!咱这位‘永乐大帝’的‘调虎离山’之计,又开锣了!看看这阵仗!南京城里还能剩下几条舢板?长江水师那点看家的精锐,怕不是又被这位爷,用这‘下西洋’的锦绣名头,一股脑儿塞进这些棺材里,发配到天涯海角,喂王八去了!”
他身旁的宋国公冯胜,捻着花白的胡须,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洞悉世情的老辣,嘿嘿一笑,接口道:
“蓝玉老弟看得通透!这路数,跟永乐八年他御驾亲征漠北之前,把水师撒出去‘遛弯’,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在乎……嘿嘿……”他故意拖长了音,目光意有所指地扫向北方。
定远侯王弼更是直白,粗着嗓子嚷道:“在乎漠北那群狼崽子的皮子!还有他龙椅底下那把火烧得旺不旺!水师留在家里,总归是块心病,不如扔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这话引得周围一圈勋贵发出心照不宣的哄笑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