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二征漠北7:瓦剌三头蛇 (第1/3页)
洪武十三年的时空,被朔漠的狂风与权谋的暗影笼罩。画面不再是铁甲洪流,而是铺开了一幅辽阔的漠西疆域图,伴随着特有的、略带戏谑却信息密集的旁白:
“各位观众,上回书说到永乐皇帝磨刀霍霍,剑指漠北。然此次之敌,非去年溃败之鞑靼,而是趁势崛起、野心勃勃的瓦剌!且看这瓦剌局势,端的是精彩纷呈,与鞑靼大相径庭!”
画面聚焦瓦剌部核心区域,三个醒目的狼头徽记冉冉升起,彼此鼎立:
“鞑靼部权柄,尽握于可汗本雅失里与太师阿鲁台之手,可谓权出一门。然瓦剌不然!自其强酋猛可帖木儿死后,其部一分为三,形成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巨头共掌大权、分庭抗礼之局! 此乃瓦剌独特之‘三头政治’!”
紧接着,画面切入血腥权斗:
“鞑靼经永乐八年一征,元气大伤。瓦剌趁此良机,大肆扩张,实力暴涨!至永乐十一年,枭雄马哈木悍然出手,袭杀流亡至瓦剌的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更立本部落首领、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答里巴为傀儡大汗!此举,既除眼中钉,又挟‘大汗’以令瓦剌诸部,更向蒙古诸部宣示其‘正统’地位,马哈木之野心,昭然若揭!”
画面再转,显现阿鲁台狼狈南逃、叩关请降的景象:
“鞑靼太师阿鲁台,骤失大汗,势单力孤,面对马哈木咄咄逼人之势,只得南投大明!向永乐帝哭诉瓦剌之暴,恳请天兵讨伐,以复其仇!永乐皇帝深谙制衡之术,欣然接纳,册封阿鲁台为和宁王,赐予金印敕书,欲扶持此败军之将,为大明北疆之藩篱,掣肘瓦剌!”
最后,画面展现瓦剌铁骑如乌云般压向漠南:
“马哈木岂容阿鲁台借明廷之势喘息?更兼明廷扶持其死敌,怨恨已极!遂借‘追剿叛贼阿鲁台’之名,悍然率部南下,兵锋直逼漠南!其真实意图,绝非仅为阿鲁台,实乃借此良机,向刚刚北巡归来的永乐皇帝,向煌煌大明,展示其膨胀的肌肉与桀骜!瓦剌的扩张,已彻底打破了永乐皇帝精心维持的漠北均势!帝怒!亲征之剑,直指瓦剌三头蛇!”
天幕上瓦剌三酋并立、马哈木弑主立傀、阿鲁台乞降借刀的画面已然淡去,但那漠西草原的诡谲风云与兵戈杀伐之气,却沉沉地压在了奉天殿内。这不是寻常的朝议,而是一场由未来战局牵引、大明顶尖军事头脑参与的无形沙盘推演。空气凝重得如同灌了铅,只有天幕幽幽的光芒在每个人脸上投下变幻的阴影。
魏国公徐达,如定海神针般立于御阶之下。他目光沉静如渊,仿佛已穿透天幕,看到了那片即将被铁蹄践踏的广袤草原。他没有看任何人,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都像经过千锤百炼,敲打在众人心头:
“瓦剌三分,形散而神未必散。” 他抬起手,虚点向方才天幕上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人的位置,“此三人,皆枭獍之性,互有龃龉是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