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62章 谷王:十八子主神器

第162章 谷王:十八子主神器

    第162章 谷王:十八子主神器 (第2/3页)



    “谁说不是呢!”旁边一位老侯爷接口,“开城门那会儿没几个人记得他,如今被废了,要不是天幕点名,咱都快忘了老朱家还有这么位爷了!这混的……真是绝了!”

    众人的议论声中,天幕上,一行冰冷如铁、毫无感情的大字缓缓浮现,如同最终的判决书,重重烙印在朱橞那被拖行的身影之上:

    “永乐十五年,谷王朱橞,废为庶人,禁锢新安卫。”

    秋风卷过广场,带着深秋的寒意。勋贵们看着那行字,再看看天幕上谷王消失在高墙阴影里的狼狈身影,一时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金川门洞开的荣光仿佛还在昨日,转瞬便是阶下囚的结局。

    这巨大的反差,这被遗忘又被迫记起的“功臣”,让这些见惯生死的悍将们,心头也掠过一丝莫名的寒意。这洪武十三年尚是懵懂幼童的朱橞,他的未来,竟是如此一出荒诞而凄凉的折子戏?

    天幕的光影流转,聚焦于奢华却弥漫着诡异躁动的长沙谷王府。

    不再是金戈铁马的战场,而是阴谋在锦幔绣帷下悄然滋生的温床。

    场景一:王府密室·谶语狂想

    烛火摇曳,映照着谷王朱橞那张因酒色和野望而微微浮肿的脸。他不再是当年金川门前那个带着几分谌媚与投机色彩的年轻王爷,多年的优渥和永乐帝刻意的纵容,已将他养得骄狂不可一世。他醉醺醺地挥舞着一卷不知从哪个江湖术士手中得来的破旧谶书,唾沫星子喷溅在簇拥着他的几名心腹幕僚脸上。

    “看!都给本王看清楚!”朱橞的声音因亢奋而尖利,“‘十八子,主神器’!这谶语,天意昭昭!天意昭昭啊!”他猛地将谶书拍在紫檀木案几上,震得杯盏乱跳。

    一个留着山羊胡、眼神闪烁的幕僚谄笑着凑近:“王爷睿智!此谶非王爷莫属!想那永乐陛下,序齿行四……”

    “哼!”朱橞粗暴地打断他,鼻孔朝天,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与贪婪,“四哥?他能靖难,靠的是北平那点兵和运气!本王呢?本王是太祖爷正儿八经的第十八子!”他刻意加重了“十八”二字,手指用力戳着自己的胸口。

    另一个幕僚小心翼翼提醒:“王爷,宗人府玉牒所载,您本是十九子,因九爷赵王早夭未序齿,故……”

    “放屁!”朱橞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勃然大怒,抄起一个玉镇纸就砸了过去!那幕僚吓得抱头鼠窜。“本王说是十八就是十八!赵王死了不算数!本王就是天命所归的‘十八子’!神器,合该本王来坐!”他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身着十二章衮冕,高踞奉天殿龙椅的景象。

    场景二:后园禁地·“厉兵秣马”

    画面切换至王府深处一个被高墙围起、守卫森严的偏僻院落。这里与王府前庭的歌舞升平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桐油和汗水的混合气味。

    几座简陋的棚子下,炉火正旺。铁匠赤着膊,叮叮当当地敲打着,火星四溅。打出来的东西,却多是些形制古怪、一看就非军中标配的刀剑,刃口开得歪歪扭扭。

    另一边,木匠正对着几张粗糙的图纸,满头大汗地拼凑着几艘……勉强能称为“船”的木头架子,大小也就比画舫大些,别说下海,放长江里都够呛。角落里,几个王府护卫打扮的人,正懒洋洋地拿着新打好的、弓臂都弯得不对称的长弓,对着几十步外的草靶有一搭没一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