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只有皇帝理解皇帝 (第3/3页)
你比你爹强,比建文强。你想证明,那把椅子,你坐得,也坐得稳!”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刀,剖开了朱棣深藏心底、不敢示人的隐秘,“所以你豁出命去北征!一次不够,两次,三次……非要把鞑子打服打怕,打到他们听见‘永乐’二字就尿裤子!你要让天下人看看,咱老朱家出了个能收拾残元、真正一统北疆的皇帝!”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深邃,带着一种只有真正掌控过乾坤、直面过无边草原的帝王才有的彻悟与沉重:
“爹知道,你不光是为了脸面。你是怕!怕自己在位时若不能把这群草原狼彻底打断脊梁,扫清边患,等你这口气咽下去,咱老朱家的后世子孙……”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凛冽:“就再也没那个本事、没那份血性去解决这个心腹大患了!你是想用自己这一辈子的命,给后世子孙趟出一条彻底太平的路来!”
此言一出,阶下文臣班列中,原本对朱棣穷兵黩武深恶痛绝的滕毅、马录等人,心头俱是一震,望向天幕的目光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朱元璋话锋一转,指向天幕上柳州那燃烧的税册和绝望的百姓,声音陡然变得冰冷刺骨,带着不容置疑的残酷现实:
“可你看见柳州了吗?看见那些被你宝船上的胡椒香料、被塞北风雪里倒毙的战马、被安南丛林里填进去的尸骨……吸干了骨髓的百姓了吗?!老四,爹问你,你耗尽大明民骨搭成的梯子,就算真能攀上那‘封狼居胥’的绝顶,大明这江山,还能稳当当地交到你儿子手里吗?!”
这诛心之问,如同九天惊雷,狠狠劈在奉天殿内文武群臣的头顶上!他们身体剧震,脸色瞬间灰败,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洪武皇帝不是没有看到永乐皇帝这野心背后,那用民脂民膏堆砌、摇摇欲坠的根基!只是作为皇帝与其他人所想的完全不同,要为子孙后代千秋大业考虑清楚,而最重要的是作出取舍!
朱元璋的目光终于从天幕上的朱棣身上移开,那眼神中的冰冷与沉重瞬间被一种深沉的、磐石般的期许所取代,牢牢锁定了太子朱标。
“标儿!”朱元璋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洪钟大吕,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砸在奉天殿的金砖上,回荡在每一个臣子的灵魂深处,“还有你们!都给咱记清楚了!咱洪武朝立国的根基是什么?不是老四那几艘能装下山的宝船!不是那万国使臣嘴里抹了蜜的奉承!更不是耗尽国运堆出来的‘永乐武功’!”
他向前一步,冕旒的玉珠激烈碰撞,发出清脆而威严的声响,仿佛要将自己的意志,连同这洪武十三年的寒霜,一同烙印进这方时空:
“是让天下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活得下去!是轻徭薄赋,藏富于民!是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仓廪实而知礼节!是整肃吏治,使贪官污吏无所遁形,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更是——”
朱元璋的目光灼灼,如同燃烧的火焰,直视着温润如玉的太子朱标,“标儿你的仁厚!你这份仁厚,不是懦弱,是养我大明元气、固我大明国本的良药!是让千千万万百姓能喘口气、能安心种地生娃、能让这江山一代代传下去的根基!”
寒风卷过空旷的广场,吹得旌旗猎猎作响,如同战鼓擂动。天幕的光芒彻底隐去,只留下朱元璋那番震耳发聩、金铁交鸣般的话语,在奉天殿巨大的穹顶下,在每一个洪武君臣的心头,久久回荡,余音不绝。
户部尚书滕毅袖中那卷紧攥的《汉书》,不知何时已悄然松开。他望着龙椅上那位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未来迷雾的洪武大帝,又看了看温润仁厚、如同定海神针般的太子朱标。
心中那因天幕“汉武之憾”而掀起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信念。他深深地、无声地朝着龙椅的方向,躬身一揖。
这一揖,是臣服,更是对那“藏富于民、仁厚养气”的洪武之道的彻底认同。这信念,比任何史书上的警句,都更加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心头——为万世开太平者,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