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86章 高炽去世靖难再起

第186章 高炽去世靖难再起

    第186章 高炽去世靖难再起 (第1/3页)

    洪武十三年的秋夜,应天府燕王府后园。

    年仅二十一岁的燕王朱棣与王妃徐妙云并肩立于亭中,仰望着那悬于九天、流淌着未来光影的巨幕。晚风拂过,带着白日未散的暑气,却吹不散两人眉宇间凝重的沉思。

    天幕之上,不再是金戈铁马的靖难沙场,亦非深宫诡谲的朝堂倾轧。

    画面流转,最终定格在一处依山而筑、气象肃穆的庞大陵寝——明长陵。神道蜿蜒,石像生默然矗立,巨大的宝城在夕阳余晖下投下长长的、沉重的阴影。虽未完全竣工,但那宏大的规制、依山为屏的格局,已透出未来帝陵的威严与永恒。

    天幕的一角,一行小字清晰标注:永乐二十二年,帝后同陵。

    朱棣的呼吸,在看清那“帝后同陵”四字时,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滞。他下意识地侧过头,看向身旁同样仰首凝望的妻子。

    徐妙云清丽的侧颜在流萤微光与天幕辉映下,平静依旧,唯有那双映着长陵倒影的眸子里,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那是穿越时空,看到自己生命最终归宿时的震撼与宿命感。

    天幕画面并未在陵寝全景上过多停留,而是快速闪过不久前的一幕:

    北京城中,已成洪熙皇帝的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三兄弟短暂相聚。

    高燧甫一见长兄,便惶恐急切地要交出所有护卫兵权,眼中是劫后余生的惊悸,再无半分当年“赵王”的意气。

    而朱高煦,那个曾经桀骜不驯、屡次觊觎大位的二弟,此刻却像被抽掉了脊梁骨,一脸颓唐麻木,混吃等死的暮气沉沉。

    未来的画面无声诉说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只有当大哥朱高炽稳坐龙椅,他们兄弟三人才能勉强维系着这份诡异的、脆弱的平安。

    看着天幕上三个儿子那迥异却都深陷命运泥沼的姿态,朱棣心中并无多少胜利者的快意,反而涌起一股深沉的疲惫与释然。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气息的温热夜风,仿佛要将那份沉重呼出体外。他缓缓地、带着一种确认般的力度,伸出手,紧紧握住了身旁徐妙云微凉的手。掌心相贴,传递着年轻躯体内奔涌的血液温度,也传递着一份跨越时空的笃定。

    “妙云,”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二十一岁青年罕见的沉重,目光穿透眼前流萤,投向那未知的、被天幕昭示的未来,“让高炽承继大宝……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他用力握了握妻子的手,指节微微发白,像是在寻求支撑,又像是在对命运做出宣告,“只要他在位一日……瞻基那孩子,就绝无可能重蹈允炆的覆辙!”

    话语斩钉截铁,蕴含着他对长孙的期许,更饱含着对建文朝那场骨肉相残、血流漂杵的靖难之役刻骨铭心的警醒。以高炽的仁厚、稳健与政治智慧,定能平稳过渡,为大明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彻底斩断那可怕的轮回。

    徐妙云感受着丈夫掌心传来的滚烫力度和年轻生命的蓬勃脉动。她清丽的脸庞上,那份因目睹未来陵墓而生的复杂神色渐渐沉淀,化为一种洞悉世事的澄澈与了然。

    她并未直接回应丈夫对儿孙的论断,而是将目光重新投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