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宣德亲征乐安 (第1/3页)
天幕流转,映出宣德元年的北京紫禁城,年轻的宣德帝朱瞻基端坐御案之后,眉宇间凝聚着与年龄不符的凝重。龙案上,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悍然扯起反旗的紧急军报,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得空气都焦灼起来。
文华殿大学士杨荣,须发已见斑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他立于御前,声音沉稳,却带着千钧之力:“陛下!汉王凶悖,骤然而起,其志在速决,欲乱天下之心!此非寻常藩乱,乃倾覆社稷之祸!若遣将出征……”杨荣微微摇头,目光扫过殿中悬挂的舆图,“恐生迁延!昔建文之失,殷鉴不远!”
他上前一步,手指重重一点乐安州的位置,仿佛要将那点戳穿:“兵贵神速!唯陛下亲秉六师,卷甲韬戈,星夜兼程,直捣乐安!以天子雷霆之威临之,则高煦叛军未战先怯,其党羽必望风瓦解!此所谓‘先声夺人’,一鼓可定!若假手于人……”
杨荣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恐生不测之变,遗祸无穷!”
杨荣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另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户部尚书夏元吉。这位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以老成谋国著称的柱石之臣,缓缓出列。他并未直接开口,而是先向御座上的宣德帝深深一揖,浑浊的老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智慧。
“陛下,”夏元吉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杨学士所言……老臣附议!”他抬起头,目光坦然迎向年轻的皇帝,“往事可鉴,靖难之役,血泪未干!此等关乎国本、宗室操戈之大事,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非陛下亲征,不足以震慑宵小,不足以速定乾坤!老臣恳请陛下……亲率王师,荡平叛逆!”
杨荣与夏元吉,一为谋国之臣,一为理财老相,此刻却异口同声,力主亲征!这份沉甸甸的共识,如同两块巨石,重重压在宣德帝的心头,也压在了天幕下洪武君臣的心上。
朱瞻基沉默着。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御案,目光在杨荣的锐利和夏元吉的凝重之间逡巡。殿内落针可闻,唯有更漏滴答,仿佛在催促着这位年轻帝王的决断。
终于,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一种破釜沉舟的锐气取代!他霍然起身,声音清朗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仪:
“传旨!以汉王高煦悖逆之罪,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山川百神!”
“命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整军!”
“朕——亲征乐安!”
天幕画面陡然拉远,从深宫转向了广阔的京畿大地!
京师九门洞开!低沉的号角声如同巨龙苏醒的咆哮,撕裂了清晨的宁静!紧接着,是震耳欲聋、撼动大地的战鼓声!咚咚咚!咚咚咚!一声声,敲在人心头,激荡着血脉!
一支庞大的、散发着钢铁寒气的军队,如同决堤的洪流,从巍峨的德胜门汹涌而出!
当先开道的,是玄甲鲜明的天子亲军!铠甲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着冷冽的乌光,长枪如林,直指苍穹!一面巨大的、金线绣就的龙纹纛旗,在队伍最前方猎猎招展,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与征伐的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