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逃过劫难的朱高燧 (第3/3页)
如之奈何?”杨士奇从容对答:“赵王乃陛下至亲,当思保全之策,勿为群言所惑。”宣德帝动容道:“朕心亦然。皇考友爱赵王,朕亦仅此一叔,焉得不爱?当思善策保全。”
于是,宣德帝采纳杨士奇最后一条妙计:他亲笔书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上谕,加盖皇帝玺印,派遣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左都御史刘观持此亲笔玺书,星夜驰往彰德赵王府。
画面切换至彰德赵王府。赵王朱高燧接到这封由皇帝亲笔书写、加盖御玺的上谕,展开细读,脸上先是惊疑不定,继而如释重负,最后竟至喜极而泣!他对着京师方向深深叩拜,激动道:“吾生矣!陛下隆恩,保全骨肉!”毫不犹豫,他立刻主动上表,献出仅存的所有护卫,并上谢恩表,言辞恳切恭顺。至此,关于赵王的喧嚣议论,戛然而止。
天幕之下,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前。
短暂的沉寂后,勋贵班列中爆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声!
“妙!实在是妙啊!”耿炳文抚掌大笑,“宣德天子这一手亲笔玺书,恩威并施,直击要害!既全了骨肉亲情之名,又不动声色削尽其爪牙之实!赵王感激涕零,主动献卫,天下谁还能说朝廷刻薄寡恩?高!实在是高!”
“深得太宗皇帝真传!”好久没说话的都督佥事瞿通接口,眼中满是钦佩,“刚柔并济,谋定后动!先以雷霆手段平汉逆,再以怀柔之策安赵王。该杀伐时绝不手软,该保全时尽显仁厚。此等帝王心术,已臻化境!大明有此嗣君,国祚必昌!”
“正是此理!”文臣队列中亦有人颔首,“宣德天子洞悉人心,善用杨士奇之谋。一封玺书,胜过十万雄兵!既解除了隐患,又保全了天家体面,更彰显了新君气度!洪武陛下,此孙肖祖,英睿天成啊!”
龙椅之上,朱元璋紧锁的眉头终于缓缓舒展。看着天幕上那个最终得以保全、未被卷入腥风血雨的孙儿(朱高燧)身影,他紧绷的下颌线柔和了些许,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虽然此孙此刻尚未降生,但那血脉相连的牵绊,终究让这位铁血帝王心中划过一丝慰藉。他目光扫过阶下同样面露一丝宽慰之色的魏国公徐达(朱高燧外祖父),君臣二人视线交汇,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对后世子孙手段的认可。
“这小子(朱瞻基)……”朱元璋心中低语,嘴角终于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倒是个会当皇帝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