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98章 奉天殿前老朱赞三杨

第198章 奉天殿前老朱赞三杨

    第198章 奉天殿前老朱赞三杨 (第3/3页)

方才能放手一搏!这杨士奇,竟能替皇帝扛起半壁江山的担子?老四……老四竟敢如此用人!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赏,如同滚烫的岩浆,瞬间冲上朱元璋的心头。

    【杨荣(杨子荣),机敏善断,军中智囊!】

    画面陡然变得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场,巨大的行军舆图前,一个身着绯袍的文臣,手指如飞,语速极快,条分缕析。

    【太宗五征漠北,杨荣皆在御前!运筹帷幄,料敌机先,奇谋迭出。军中呼为‘杨学士’,一言可定进退!】

    影像闪过:杨荣在万军阵前,面对太宗询问,侃侃而谈,神色自若,而周围悍将无不侧耳倾听,面露信服。

    “嘶……”阶下传来武将们压抑不住的抽气声。

    冯胜、耿炳文这些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老将,比谁都明白,一个能让骄兵悍将信服的“军中智囊”意味着什么!这绝非只会掉书袋的腐儒!

    朱元璋的呼吸也不由得急促起来,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敲击的节奏快了几分。好一个杨荣!文臣能掌军机,深得军心,此乃大才!老四在战场上,身边竟有如此人物襄助!

    【杨溥,沉静有雅量,狱中十年,读书不辍!】

    画面色调陡然变得昏暗压抑。阴冷的诏狱石室,潮湿的墙壁,唯一的光源是墙角一盏如豆的油灯。

    一个身影披着单薄的囚衣,背脊挺直,借着微光,手指在泛黄的书页上缓缓移动,神情专注,仿佛置身书斋而非囹圄。

    【因汉王朱高煦陷害太子朱高炽一事牵连下狱,十年铁窗,读书万卷!仁宗即位,立释之,擢入内阁。宣德年间,持论公允,调和诸臣,太皇太后赞其‘有古大臣风’!】

    画面再转,杨溥在内阁中,面对争执的同僚,神色平和,言语温润,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十年……十年牢狱,读书不辍?”朱元璋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眸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这份心性!这份坚韧!这份身处绝境而不改其志的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士”之风骨!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为了活命,为了出头,在皇觉寺的孤灯下,在流浪的破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一切能学到的知识!一股强烈的共鸣和激赏,几乎让他要拍案叫绝!

    “好!好!好一个‘三杨’!”朱元璋终于忍不住,洪亮的赞叹声如同惊雷,在寂静的广场上炸响!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霍然站起,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激赏与兴奋,“运筹帷幄如杨士奇!决胜千里如杨荣!沉毅持重如杨溥!王佐之才!皆乃王佐之才!得其一可安一省,得三人可定天下!老四这混账东西……”

    他语气一顿,带着一种近乎咬牙切齿的赞叹,“打仗是把好手,这网罗人才、知人善任的本事,竟也他娘的如此毒辣!老天爷待他不薄!”

    这赞叹,发自肺腑,带着一个开国雄主对绝世英才的天然渴求与激赏。朱元璋脸上泛着红光,仿佛这“三杨”是他自己发掘的宝贝。他甚至能想象到,有这三人辅佐,老四的北征、胖儿子的监国、好圣孙的“仁宣之治”,是何等的顺风顺水,何等的君臣相得!

    然而,这如同烈火烹油般的激赏,来得猛烈,去得却也突兀。

    就在朱元璋那声“定天下”的余音还在梁柱间回荡时,他眼角的余光,不经意地扫过身旁那张空置的、象征着储君尊位的椅子——那是太子朱标的位置。

    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