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天子叫门,文人守城! (第1/3页)
镜头急速拉升,掠过黑压压的瓦剌大军,定格在德胜门高耸的城楼之上。
一个身着绯红二品文官袍服的身影,如同青松般挺立在猎猎旌旗之下!他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弥漫的硝烟,直视瓦剌大军的核心。腰间,赫然悬着一柄象征着统帅权力的宝剑!正是兵部尚书,于谦!
他取代了那些在土木堡灰飞烟灭或元气大伤的勋贵,站在了这场国运之战的最前沿!
天幕以俯瞰的视角,清晰地展示出于谦的部署:
一道道命令如同流水般发出,大将(如孙镗、范广)与肩负监督之责的监察御史被火速派往至关重要的九门(德胜、安定、西直等),各率一部兵马,严阵以待。
京营主力,并非龟缩于高大的城墙之后,而是被命令开出城外,在九门之外依托地形,就地扎营结阵!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
外城附近,无数百姓扶老携幼,带着细软家当,在官兵的疏导和催促下,正紧张而有序地撤入坚固的内城。
更远处,通州方向,一支支运粮的队伍如同蚂蚁搬家,正争分夺秒地将储存在通州官仓的粮食抢运回京。天幕特意标注:于谦下令,官军自取通州粮,运足者以所运之米为酬!绝不留一粒粮食资敌!
整个北京城,像一部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在于谦这个“纯文臣”的指挥下,高效而冷峻地运转起来。没有慌乱,只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哦?”朱元璋紧锁的眉头微微一动,看着城外的明军阵列和通州抢粮的景象,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此人调度粮秣,安置百姓,倒也算有条不紊,有几分章法。”这算是这位开国雄主,对于谦目前为止展现出的组织能力,给予的最高评价了。
天幕的画面再次聚焦到于谦身上。
正统十四年十月,景泰帝朱祁钰的敕令金字浮现:“敕兵部尚书于谦提督诸营军马!”正式授予他全权指挥之责!
此时,坏消息传来:也先挟持着太上皇朱祁镇,已攻破紫荆关,大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北京城下!京师震动!
画面切到军事会议场景。大将石亨(其形象彪悍,但眉宇间带着土木堡惨败后的惊悸)沉声建议:
“贼势凶猛,我军新败,士气未复。莫如收兵固守坚城,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待敌久攻不下,师老兵疲,再寻机出击!”这是老成持重之策,也是大多数经历过战阵的将领的本能选择。
然而,于谦断然否决!
他猛地转身,绯红官袍在城头劲风中鼓荡,声音斩钉截铁,清晰地透过天幕传来:“不可!收兵示弱,徒长敌寇气焰!使其视我京师如无人之境,更加轻视我大明!岂能如此?!”
他的决定,让奉天殿内所有懂军事的人心头剧震!
只见于谦佩剑一挥,指向城外辽阔的战场:
刚刚从土木堡尸山血海中侥幸逃回、惊魂未定的残兵;
日夜兼程从河南、山东调来的卫所援军;
甚至是从南京千里迢迢北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