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25章 败家子背后的孙太后

第225章 败家子背后的孙太后

    第225章 败家子背后的孙太后 (第1/3页)

    《明史·卷一百三十》的记载被天幕清晰地拓印在虚空:

    【石亨等谋夺门,先密白太后,许之。朱祈镇复辟,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

    短短两行字,却像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朱元璋压抑的怒火!

    “密白太后?许之?!”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紫檀木发出沉闷的痛鸣。

    他霍然站起,须发戟张,那双洞察世事的鹰目此刻寒光四射,死死钉在“太后”二字上,仿佛要将那两个字灼穿!“后宫干政?!谁给她的胆子!祖宗家法何在?!朕的《皇明祖训》是摆设吗?!”

    咆哮声如同惊雷,震得殿梁嗡嗡作响。朱元璋最痛恨、最严防死守的,就是除了马皇后之外的后宫妇人染指权柄!这“许之”二字,无异于触碰了他的绝对逆鳞!哪怕这个“太后”是他未曾谋面的曾孙媳妇,也绝不容忍!

    太子朱标心头一凛,连忙劝道:“父皇息怒!天幕所述乃后世之事,或有隐情……”他虽也震惊于太后竟参与政变,但更担心父皇盛怒伤身。

    蓝玉抱着胳膊,嘴角勾起毫不掩饰的讥诮,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呵,好一个‘圣烈慈寿’!这徽号听着响亮,却是靠儿子政变抢回来的?这位孙太后,手腕了得啊。”这话如同火上浇油,让朱元璋的脸色更加难看。

    耿炳文也捋着胡子,瓮声瓮气地补刀:“难怪那朱祁镇小子如此……啧,看来根儿上就歪了!”他虽未明说,但“土木堡败家子”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仿佛为了回应洪武君臣的震怒与疑惑,天幕的画面倏然流转,时光倒退回数十年前的永乐盛世。

    场景是庄严而喜庆的皇宫。永乐十五年,为皇太孙朱瞻基选妃的盛事正在进行。年迈却威严犹存的永乐大帝朱棣端坐御座,下方,主持选妃的太子妃张氏(未来的张太后)正恭敬地汇报着最终筛选出的两位贵女:光禄寺卿胡荣之女胡善祥,永城主簿孙忠之女孙氏。

    “司天监观天象,言‘后星直鲁也’。”天幕的画外音平静叙述,“帝询司天监,得此结论,意即未来皇后当属山东籍贯。胡、孙二女祖籍皆为山东,然孙氏自幼长于河南……”

    画面中,朱棣威严的目光扫过两位少女的画像与资料,最终定格在胡善祥那份上。“立胡氏为皇太孙妃,孙氏为嫔。”圣意已决。

    奉天殿内,马皇后一直凝神细听,当听到“司天监言后星在鲁”时,她秀美端庄的眉头便微微蹙起。此刻看着天幕上两位少女的对比——胡氏画像端庄持重,孙氏则眉眼间天然带着一股灵动娇媚——马皇后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带着洞察世事的了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这司天监之言,怕是……未必全为天意吧?那孙氏女,观其形容气质,怕是个心思活络、善邀君心的。”她顿了顿,用了一个极其精准却带着贬义的词,“狐媚的。”

    徐达闻言,目光也凝重起来。他虽为武将,但也深知后宫风气对朝堂的影响。张太后选妃时,胡氏显然更符合“母仪天下”的端庄标准,这孙氏能入选并最终掀起如此波澜,其手段心性,恐怕正如马皇后所料,非同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