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前人砍树后人暴晒 (第2/3页)
就算不错的成绩。
网络营销的效果,远不如后世读作满江红实则秦桧传,还有减肥片,能卖几十亿。
两亿网民总量很多,但如今还是PC端,智能手机时代还未来临,互联网基础建设没有成熟,线上线下交互才刚刚开始,连网上购物都没有被广泛接受。
电影在当下更是不便宜的娱乐消费品,院线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倒是互联网使用者,和电影群体高度重合。
算上自然带动歌迷粉丝,拿下一千五百万应该不成问题,十倍营收,就在电影圈站稳了脚。
别管事后分析是怎么营销炒作,只要赚钱了,那就是成功。
院线电影,最怕的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赔钱。
只要赚钱,再抽象都有人陪着玩。
而且沈善登营销,虽然会扭曲认知,但并没有挑战常识,踩西方电影节,正常观众并不会有冒犯的感觉。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现在还比较偏向他的媒体,如果不能撒钱,随着时间发展,沈善登真面目显露出来,恐怕会走向决裂。
“罢了。”这个烦恼,还是等到事情出现变化时候再考虑。
沈善登哪怕要变,也只会慢慢的变,毕竟他打造了一年多人设,骤然变化不合理。
“对了,马有德你记一下。”
“是。”
马有德拿出本本。
沈善登道:“等到明年5月份,到时候,以一个内部人士,能看样片的电影局员工口吻,猛烈的批判我的电影:就说我完全掌握了不了电影走向,成片失去了艺术调性,没有任何文艺片导演的天赋,电影中没有任何艺术追求,我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啊。”马有德愣住。
沈善登:“你重复一遍,到时候如果我忘了,一定要提醒。”
“是。”马有德重复了一遍。
顶着文艺片标签天然赶客。
正常观众一听是文艺片,就好像吃饭看到屎一样,赶紧远离。
电影上映前要把这个标签洗掉。
时间流水。
沈善登往返学校和剪辑室之间。
后期制作,不管是剪辑,还是调色、混音,沈善登只把握大方向,细节交给工作人员。
只有偏离了轨道,他才会纠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