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柏林主动联系 (第2/3页)
“《督公》要提前上,确定明年3月上映,华易给了40块数字银幕保底,我们迈出了重要一步!”
闻言,除了提前通过气的马有德、周奇峰两人之外,其他人都很惊讶,也有点疑惑。
周奇峰道:“有华易发行,上院线不成问题。能深入参与一部院线电影,对我们是很重要的资历。”
马有德也道:“老板英明领导之下,电影宣传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国内势头开始起来,就没必要一定要三大电影节都走一遍。”
“我们是要抓住一个中心,那就是宣传电影,最终是要推动电影成功。不必一定要完成某个环节,抓住关键更重要。”
两人把利弊一剖析,会议氛围立刻往上走,打消了众人心中的疑虑。
沈善登强调道:“夜长梦多,出现机会就要把握住!计划该变就要变!”
“我的想法要更好!不满足于40块银幕,要做数转胶!”
沈善登看向许凝竹、陈博宇等人,提出工作要求。
“既然柏林电影节是最后一棒,后期必须加快。”
“柏林电影节的申请11月中下旬截止,要留出和电影节沟通的时间,最好在11月上旬前完成,意味着我们只有三周多,不到四周时间。”
“数字电影包,英文字幕精校、高质量看片链接生成、所有材料准备必须并行推进、争分夺秒。”
“接下来我也会亲自参与,加快后期制作。”
沈善登单独留下周奇峰和马有德,确定接下来的宣发。
马有德道:“老板,有一些杂志专访,还有节目邀请。”
《督公》男女主没什么名气,最大卖点是沈善登,肯定要多多跑跑,沈善登道:“适当安排,在电影上映前,保持曝光。”
沈善登考虑是不是弄个推广曲,原来要等明年下半年上映,并不急。
现在提到3月,一下子时间紧了。
沈善登满脑子都是事,千头万绪,但还是很冷静:“最后一弹还是在柏林。”
能否获得柏林电影节提名,不是很重要。
提名有提名的玩法,不提名有不提名的玩法,站起来蹬就是。
柏林电影节不想体面,沈善登会帮他体面。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国内宣传,国外弄的场面难看,也就难看了。
咋滴,不服气?
如今欧洲三大电影节,几乎都在为中国服务,或者说中国存在,让它们可以持续获得拨款。
西方意识形态是进攻性的,欧洲三大组织框架奠定在冷战,需要一个假想敌。
怎么说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