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偷懒? (第3/3页)
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图纸:"这...这么大的水车坊?"
"专门灌溉用的。"方铭笑道,"以后蓝田的田地都能用上咱们自己造的水车。"他直起腰,目光扫过众人,"军械坊要另建,但需要更多木工、铁匠。愿意去的,家眷可以住进新建的工匠村,孩子能上官学。"
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一个白发老匠颤巍巍地问:"方大人,小老儿只会打镰刀...也能去么?"
"正需要您这样的老师傅!"方铭扶住老人,"新工坊要带徒弟,您这样的老手艺,一个带五个,另加带徒津贴。"
方铭清了清嗓子,示意众人安静。他走到堂前,指着图纸详细解释道:"各位父老,接下来工匠们会重新整编分配。根据大家的手艺特长,可能会安排到不同的工坊上工。"
堂下顿时响起一阵骚动,有人小声嘀咕:"这要是被分到远处可咋办..."
方铭抬手示意,继续道:"愿意去军械坊的,工钱翻倍,每月还有粟米补贴。"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但军械坊管理严格,进了坊就不得随意出入,可能旬日才能回家一次。家里有田地要照看的,就得慎重考虑了。"
李柒忍不住问道:"方大人,那要是选了军械坊,家里的地..."
"这正是我要说的。"方铭点点头,"家里需要本人种地的,大家就不要去军械坊了,家里地有人能耕种的,可以选择去军械坊。”
阳光西斜,将众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方铭最后强调:"记住,全凭自愿。明日开始,县衙会派人到各村讲解细则。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来问。"
当那些人走出县衙时,方铭听见身后传来热烈的讨论声。有人算着工钱,有人担心家小,但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期待。夕阳将他的身影投在青石板路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他知道,这些琐碎的安排,才是真正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