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第2/3页)
过在这腌臜地里烂透。”说着,自己先哽咽起来。
“好…要是老穆对你不好,就来长安寻我。”
“好!”
两人跌坐在炕头,一时哭,一时笑……
这般好年华的姑娘,本该是飞针走线绣繁花,或是伴着书声探乾坤,闲时倚在娘膝头听家长里短,脚下踏着阿爹铺就的青石小径。可关于爹娘——是爱是恨,早被岁月蚀得模糊。日常能念叨的,不过是东街绸缎商爱掐人腰肉,西巷教书先生给钱最爽快。最大的念想是明日灶头能准时飘出米饭香。
这,便是被列强撕扯、战火煎熬的世道。男为寇,女为娼,卖儿鬻女,流离失所,家不成家,国已不国。
次日腊月三十,大雪接连下了半月,毫无要停的意意。康子良搓着冻僵的手,将刚写好的春联递给主家,收拾好笔墨,匆匆赶往下一处。
今年他撞了大运。原本包揽大户春联的三春堂有丧事,旁人避讳。碰巧秦家大太太偶见他字迹,颇为赏识,便推荐他去高门府邸。
来到朱红大门前,康子良仰头望了望气派的府邸牌匾,向门房打听:“劳驾小哥,欧管家可在?”
家丁打量着他身后的大麻袋,客气道:“您可是秦家大奶奶推荐来写春联的康先生?”
康子良忙拱手:“正是!”
欧国维正在廊下桌边俯身调金粉墨汁,张狗儿裁着红纸。见人进来,欧国维抬眼打量:“秦大奶奶荐的康先生?”
康子良再次拱手:“是在下。”
欧国维推过调好的金粉墨:“大门、几间正屋并祠堂用这个。其余屋子和铺子,用寻常墨。”又推过一张标记好的纸条。康子良接过细看:“明白。”
此前康子良未给高门写过春联,在秦家时拟的几副,虽雅致,却被秦大少斥为“不够气派”。有了前车之鉴,他这次下笔格外谨慎,拿起裁好的红纸,蘸了金墨,问:“欧管家,拟‘财如东海滔滔至,福似南山滚滚来’,横幅‘富盛千秋’,您看如何?”
欧国维听后轻摇头:“好意头是有的,略嫌直白。”
康子良又提了几对,欧国维皆未认可。
他绞尽脑汁,忽地灵光一闪,朗声道:“富宅聚财添百福,华堂纳瑞启千祥!”横幅“盛世荣辉”。
欧国维眼睛一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