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凌云脉·残碑影 (第1/3页)
凌云山脉横亘苍澜大陆腹地,七十二峰如巨龙脊背般拔地而起,主峰“擎天宫“常年被紫雾笼罩,据说峰顶距天不过三里。山阴处的沧澜江如银色绸带缠绕,江面时常有玄龟驮着修士往来;山阳的望岳城则是方圆千里的枢纽,青石板路上终年回荡着镖车铜铃与修真者的御剑破空声。
“那就是凌霄仙宗的护山大阵么?“望岳城头,挑着柴担的少年总会驻足仰望。云雾缭绕的山壁上,时有淡金色符文流转,那是传说中能抵挡化神期修士全力一击的“九霄玄雷阵“。三百年前血魔教围攻凌云山时,此阵一日之内劈落三千道惊雷,将十万魔修化为焦土,至今仍是江湖孩童止啼的传说。
凌霄仙宗的历史,远比望岳城的城墙更厚重。创派祖师“凌霄子“本是前朝钦天监监正,因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偏移,被诬陷妖言惑众而亡命天涯。在他五十六岁那年,于凌云山“断尘崖“发现了刻满星图的石壁,从中领悟出《太玄感应篇》的雏形。
这位前钦天监监正羽化时留下遗言:“吾观天象,三千年后苍澜有大劫,唯凌云一脉可镇之。“可惜他的十位弟子未能领悟深意,宗门在百年内便凋零大半——三位死于正邪纷争,两位堕入魔道,最后只剩一脉传人守着残破的擎天宫,连护山大阵都快维持不住。
转机出现在一千二百年前。第十二代传人“墨尘真人“本是个目不识丁的樵夫,因误入断尘崖,在石壁前枯坐七日竟悟透了《太玄感应篇》的总纲。他闭关“问心渊“四十九年,出关那日,整座凌云山脉的灵脉突然倒转,七十二峰同时喷出丈许高的灵火,沧澜江江水逆流三日,江底沉睡的万年玄铁竟自行熔铸成剑,飞入他手中。
“七峰宵小,一日可清。“墨尘真人留下这句话,孤身御剑闯山。当时占据七峰的是血魔教分支与山匪联军,据说他一剑挥出,整座“落霞峰“的山体都被剑气削去三成,血魔教主的本命魔器“噬魂幡“当场碎裂。三日后,七十二峰插遍凌霄仙宗的云纹旗,而墨尘真人的道袍上,连半点血污都未曾沾染。
如今的凌霄仙宗已传至第三十七代,七大主峰各有峰主镇守。其中“天剑峰“以剑修闻名,峰主“凌沧海“的“斩月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