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煤油灯下 (第3/3页)
有二婶心痛她,现在由于母亲和二婶闹矛盾,对她也有些疏远了。
春节前要做好三双新布鞋,时间比较紧,彩云想玉兰已十二岁了,马上就十三了,应该让她学习针线活,学会了也能帮着一起做。
做鞋的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糊“布骨子“、剪样子、缝圆口、做鞋帮子、纳鞋底、绱鞋等。
纳鞋底是一个心细活,费工费时,一双鞋底密密麻麻地需要千针万线。彩云对玉兰说:“纳鞋底要先用铁锥,在鞋底扎过孔后,再用顶针箍将针线穿过去、然后从另一个孔将针线用力拽过来。”彩云一边说一边示范。
“妈,我来试试。”
玉兰接过那把木把长针的铁锥,在鞋底上使劲扎就是扎不过去,彩云笑着对她说:“傻丫头,这锥子不能硬扎,应该左右旋转向里扎。”
玉兰按照母亲说的方法,终于扎过去了。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西北风呼呼地叫着,玉兰一觉醒来,见母亲还在做针线活,昏黄的煤油灯光下,针儿在母亲眼前闪动,线儿在母亲眼前缭绕,便对母亲说:“妈,天太冷了,您快睡吧。”
母亲边纳鞋底边说:“你先睡,快过年了,我要尽快把你们的几双鞋赶做出来。”
实行责任田以来,彩云家中的一些重体力活主要依靠发福和大头榔子,后来云凤也帮了很多忙,现在两家还开了亲,她想找个机会在一起聚一聚。
一九六三年元旦刚过,腊八节就要到了,在彩云的记忆中,凤阳好像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于是,她找到云凤:“妹子,你们那里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吗?”
“有啊,你是凤阳人,你应该知道呀!”
“有点印象,记不清了。”
“你知道腊八粥怎么来的吗?”
“好像跟朱元璋有关系。”
“没错,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去给地主家放牛,结果惹怒了地主,被关进一个小房子里。在饥饿难忍,捉鼠充饥时,却从洞中挖出大米、玉米、豆子、花生等,于是就熬成粥喝,觉得非常好吃。他做皇帝后又吃此粥,觉得味道确实不错,凑巧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就赐名‘腊八粥’。”
“今年是***后的第一个丰收年,腊八节我请你们全家过去喝腊八粥,好好庆祝一下,你看怎么样?”
“好啊,你做过腊八粥吗?”
“做过,以前两个老人就喜欢喝我做的腊八粥。”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