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机会来了 (第1/3页)
晚上,本清的妻子做了一些菜,全家人团聚一起,感谢玉强的救命之恩。
本清的身体还是很虚弱,只吃了几口就躺下了。
席间,玉强才知道,刘本清今年四十,是个木匠,夫妻俩有四个孩子,大女儿和二女儿已出嫁,大女婿在市商业局工作,三女儿六零年去世,现在身边只有一个小儿子,今年十一岁,还在上小学。
全家人得知玉强的情况后,都劝他留下和本清一起做木工活,玉强爽快地答应了。
本清休息几天后,身体已经恢复正常,他得知,玉强学过木匠,便带着他出去一道干木匠活。
他觉得自己这条命是玉强给的,没有他不可能还有今天,他觉得玉强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要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看待,给他父爱,让好人有好报。
本清除了上门做木匠活外,也在家里承接市里一些居民送来的木材制作家具的活儿,所以,他与农村以及市里的居民都有许多接触,认识的人比较多,关系比较广,加之女婿在商业局工作,也给他带来一些便利。
玉强称呼本清为刘叔,干了几天活下来,他感觉刘叔特别用心在教他,他也特别尊重他。
十月下旬,王家峪小学开始复课闹革命,玉军升入三年级,三大头留级,还是四年级,这两个年级都在一个教室学习。
学校教学步入正轨,玉军晚上需要点上煤油灯,开始做作业。
为了节省开支,家中的煤油灯轻易不点,只在有重要的事不点不行时,才充分利用起来。
玉军点灯做作业时,彩云就利用灯光纺棉花,玉兰坐在灯旁纳鞋底。
时间长了,灯捻子上就会出现碳化,使光线变暗,玉兰就用纳鞋底的针,把捻子上碳化物快速除去,这样灯光就会变得亮一些。
有时捻子上的碳化物太多了,就要用灯头一侧的小旋扭将灯捻子调上来一段,然后用剪子将捻子已碳化的部分剪去才可。
玉军好奇心较强,放学回家后,就把煤油灯给拆了,一边拆,一边琢磨,他想闹明白这煤油灯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彩云家的煤油灯由灯座、灯头和灯罩三部分组成,灯座是一个玻璃器皿,起稳固和煤油容器的作用。
灯头是个金属制品,其外形就像一个向上张嘴的蛤蟆,四周有四个具有弹性的爪子,用来固定灯罩,灯罩是一个中间粗两头细的玻璃筒。
灯头上有螺丝绞与灯座相配合,可把灯头扭紧在灯座上,灯头旁边有一个小齿轮,可以控制灯捻子的升降,灯捻子实际上就是一根棉绳,它的下端伸到灯座内的煤油里,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只要用火柴点着绳头,并罩上灯罩,煤油灯便开始照明。
通过这么一拆,玉军觉得很有收获,他终于明白了煤油灯的工作原理。
煤油灯是家中很金贵的物件,能有一盏很不容易,玉军和玉强在小房间睡觉,有时夜晚很不方便需要使用,但也舍不得用,更怕母亲心痛。
玉军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时,总是躺在床上回顾一下全天的学习情况。学了哪些东西?哪些内容已经消化吸收?哪些内容还没掌握?都需要认真想明白,不愿意将当天未解决的问题带入第二天。
所以,当他发现有未掌握的内容时,他一定会起来,趁着月光,把这个问题解决,他才入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