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想活了 (第2/3页)
屋能值多少钱,都卖了拿去治病好了。”
玉强气汹汹地从房里出来制止她:“你还有完没完?”
“没完,怎么了,家里的钱都给他们败光了,你连个屁都不敢放,真是个窝囊废!”
气得玉强一脚将她踹倒在地:“你是不是皮痒痒了?”
玉军连忙上前抱住他:“哥,别这样,是我拖累了这个家!”
玉强拍了拍他:“没你的事,有病就该治,去好好休息一下。”
玉军从南京回来后,基本上都是按照医嘱服药,但这病还是时重时轻,反复无常。
玉兰对弟弟的病情感到担忧,她问母亲:“您说玉军的病会不会长期就这样了?”
“我也说不好,大夫说,他这病容易反复,恐怕很难除根。”
“他身体本来就弱,加上有病,这脸显得更瘦长、嘴也更凸了,这形象将来找对象都成了问题。”
“现在哪还顾得上这些,首要的问题是治病。”
进入四月份,天气渐暖,玉军的病有所好转,虽然还是经常发烧,关节痛,但基本上能忍受,能够活动,他觉得不能老这么呆着,想办法干点力所能及的事。
他和母亲商量,决定放牛,每天也能给家里挣几个工分,也算给家里做点贡献,免得嫂子生气,看她脸色过日子。
彩云跟他说:“放牛除了挣工分,还可以利用你的优势,教这些孩子们学点文化。”彩云想,这可以让玉军发现自身的价值,增强对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这个没问题,也算是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很乐意。”
从这天开始,他就带着这些放牛娃到西山去放牛,把牛放到山上,然后集中到一起学习。
先从最基本的数字开始,教他们认识阿拉伯数字和大小写,然后教他们一百以内加减法。
这些孩子学得很认真,晚上也跑来让玉军教他们,一些别的孩子也过来听,人越来越多,家里都快挤满了。
他怕嫂子不高兴,便让哥哥做了一个长方形的板子,然后抹上一些墨汁,就成了一个小黑板,钉在大队部的外墙上。
晚饭后,这些孩子们都到那里听他讲,除了基本的算术,还教他们认识最常用的字。
后来,没上学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来了,一些十几岁的大姑娘、小伙子,还有一些中年人也过来学,一共有好几十人。
黑板有点小,离远了看不清,他就让前面的就地坐下,中间的带小板凳坐着,后面的都站着,这样都能看得清楚了。
有些人提出,要玉军教他们怎么记账,特别是如何记工分,如何和记工员对工。
队里的记工员也来找他,说有不少家庭连一个会记工的人都没有,他们就靠记忆进行对工,时间一长就记不清了,对工时经常发生误会,希望他能借此机会教会大家记工。
玉军觉得,教大家识字、识数,如能跟实际需要相结合,效果可能会更好。
要会计工分,就必须学会涉及各种农活名称的字会认会写,所以,他就从此入手。
大家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实际需要,极大地鼓舞了他,给他的义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教学中,有时由于膝关节疼痛,不由自主地弯腰用手去揉一揉,捶一捶。一个与他一起放牛的小伙伴,跑到大队部给他搬来一个长板凳,让他坐下来讲,玉军很感动,用手在他的肩上拍了拍,表示感谢。
玉军除了放牛和教学,还利用业余时间给周边几个村民继续维修小喇叭。
通过两年多的维修,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出一些自己独创的土办法,如鉴别舌簧喇叭线圈断线好坏的简易方法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