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机器人普及后的新分配方案 (第2/3页)
,本来一个仿生人就能顶十个人类保镖。
同意用仿生人更换人类安保人员,并且也不需要给仿生人去伪造一个身份证。
有关方面直接把仿生人的身份进行了特殊安排,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外出被路上的监控录像拍到了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时候不会触发异常报告,特地去查询则显示权限不足。
包括地方上的一些相关部门,比如帽子叔要查查仿生人身份档案信息,会发现是被特殊保密的,无权限查阅。
但与此同时,仿生人需要向上级有关单位进行特殊报备。
生产制造了多少个、用处目的、五官容貌长相、具备哪些技能、综合参数性能等等,都要进行详细报备。
对此,陆安自然是没意见,也不会隐瞒。
毕竟仿生人的武力值对标人类过于强大、过于超模,能轻松以一敌百。
上边目前给了陆安300个仿生人数量的生产制造权限,在300个以内他可以任何时候制造,只要制造出来了准时报备登记就行了。
但如果需要生产超过这个数量,那就得先写申请报告,只有获得了批准之后才能生产。
陆安自然是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来,为的是避免触动一些敏感事宜,引起了隔阂与互信的顾虑,以后很多大事情就会产生额外的阻力。
……
却说此刻,葛煜指着放在桌上的另一份材料说道:“这第二份材料是关于人形机器人商用普及后,给失业者保障兜底的初步方案,陆安同志你看看该方案如何。
葛煜补充道:“当然,这并不是最终落地的执行方案。”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机器人上岗产生的税费收上来后,怎么分钱的事情。
也就是新的分配机制,以适应未来新的科技生产力。
这个事情上边的大佬们早就在研究讨论,而这个初步方案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并且达成了一致共识。
只是具体什么时候执行,对于时间节点的选择仍然分歧很大。
但仿生人的问世,让情况又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科技进步的浪潮比他们所有人预想的还要迅猛,也因此意识到有些事情不加速推进都不行了。
必须要尽早谋划,免得到时候更加被动。
陆安拿起第二份材料打开阅览。
材料显示,这套新制定的分配机制,仍然是“过渡期”的产物。
所谓的“过渡期”就是,物质丰富度开始大幅攀升,但还远没有达到物质极大丰富到可以按需进行分配这一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