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三个分配档位 (第3/3页)
最后才是单身群体。
光是消费力这一块,已婚有孩家庭的贡献一定远大于后两者,而单身人士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多一个已婚有孩家庭,就少一个潜在社会不稳定因子,这又是另一大贡献。
无所事事的单身人士,反而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对社会贡献层面而言,甚至是减分项的。
至于少数天才或个人能力卓著的单身人士,他对社会的贡献可能会大于甚至远大于普通已婚有孩家庭。
但人家都天才卓著了,年收入必然是几十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社会精英人士,他们根本就不差这仨瓜俩枣,而且大概率不会失业。
退一步讲就算他失业了也不会主动去登记,因为一旦登记失业,身价就会贬值,议价能力就会下降,今后再就业的时候企业方就会压他的价,所以这部分人群无论男女都可以直接忽略掉。
由此可见,国家制定这套分配机制,就是要让对社会贡献越大的人群获得更多的福利分配。
在以前也包括当下在内,一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最简单的方式是劳动、工作,从事生产活动。
但以后新的机器人时代,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最简单的方式就变成了结婚、生子、消费。
即便在当下只要结婚、生子、消费,其实也一样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但问题在于,它不是当下最简单的方式。
现在结婚难,生了孩子培养长大更是难,有此两难,哪还敢大肆消费啊。
结婚生子就已经是最大的消费。
这套适用于“过渡期”的差异化的分配机制,其实是额外暗含了另一种变相的单身税。
因为单身人士分配到的福利在实际上远小于已婚人士,另一边机器人税费收上来的钱可没有减少,同时已婚人士能拿到的钱比单身人士更多。
这就等于是单身人用自己的钱转移支付,拿去补贴其他已婚家庭。
那可以百分百确定这套分配机制一旦公布,单身人士肯定会骂街,肯定大呼不公,肯定节奏飞起。
单身人士就不是人?已婚人士就高人一等?
一定会出现这种言论满天飞,因为利益决定了立场,单身人士不满是必然的。
不满就对了。
要是满意了,那愿意结婚的人只会更少。
单身责任小、压力小,是最舒适的状态。
都不愿意结婚生子了,那怎么维持人口增长和正常的代际更替?
如果人口增长跟不上,导致整体消费力的增长跟不上,那边还在大幅飙增的产能,过剩危机怎么平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