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社区食堂配套 (第2/3页)
接帮他们管住钱袋子。
每个月按时给打一笔钱到他的银行卡上,起码做月光族总比做个年光族好得多。
末了,陆安有条不紊地说道:
“第二个建议是配套社区食堂,建造社区食堂的经费就从机器人税收里划拨。”
“每月打300块钱到他在社区食堂的饭卡里,当然这300块钱不能说是发给他的钱,不能这么描述。”
“对外宣称这是额外的福利补充,否则他肯定不满你管得太宽教他花他该拿的钱,你实际为他好反而不领你的情,但说这是额外的福利补充,他就没有意见了。”
“这样一来,他要是克制力太低又很作,把钱早早的透支干净了,亦或者被骗了。”
“有这个社区食堂的存在,饭卡里还有个300块钱,起码能够有一口饭吃确保他的生存下限,不至于误入歧途,至少能降低他误入歧途的概率。”
社区食堂配套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措施。
还是那句话,过渡期问题很多,这一系列的问题依然是围绕民众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所衍生出来的。
既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必须要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全民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这个阶段,就像是一个还没有完全心性成熟的孩子。
他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恰恰又处于叛逆期,需要悉心敦促教导,助他成长并走上正确的道路。
否则,他就会被心怀叵测的人给利用,就可能会误入歧途。
但每一个民众又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是一个个的成年人,哪怕他是无知的,也不能真的像对待叛逆期的孩子那样去敦促教育,那是教不过来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建构这一系列的公共配套设施,以此来确保整个群体的下限。
而不是粗暴的直接去干预单一的个体,那只会适得其反。
只要把这些事情做好,剩下的就让广大民众在这个框架之下,自己自我成长,自我慢慢提高认知。
如果这一代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就通过代际更迭来完成,这一代不行就下一代、下下一代。
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认知是很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死亡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成本代价和难度系数而言,让一个认知固化的成年人浑浑噩噩过完这一辈子,然后把资源倾斜到下一代的成长,这样容易得多。
终有一天,经过数代更迭后,全民的认知水平必然会普遍提高,且远高于资本注义世界的民众。
接下来,陆安又进一步补充了关于社区食堂的一些建议。
首先社区食堂只提供午餐和晚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