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学霸之战,谁主沉浮? (第2/3页)
瞬间——那双眼像深潭,倒映着快速运算的数据流。
两人的答案几乎同时落在答题板上,张主任的声音带了丝颤:“并列满分。”
礼堂里响起零星的掌声,很快被第二题的播报声压下:“第二题,设计一个能同时处理声呐与雷达信号的算法模型。”
沈墨的手指在桌面轻叩,林川的视网膜上跳出天启的预判:“他会用傅里叶变换优化滤波模块。”几乎是同一时间,沈墨的笔尖动了。
两人的答题板再次同时举起,“10分!”张主任的额头沁出细汗。
最关键的抢答环节,红色抢答器的灯光在两人之间来回跳跃。
当“第三十七题:计算月球引力对深海环流的影响系数”的话音刚落,林川的手指刚要按下,天启突然提示:“沈墨的食指肌肉已绷紧,0.3秒后触发。”他猛地收回手,下一秒沈墨的抢答器亮起红光——但当答案公布时,林川的嘴角微微上扬:沈墨算错了小数点后第三位。
比分牌上,林川以198:195反超。
“最后一题——”张主任翻到题卡最后一页,声音突然顿住。
他推了推眼镜,又仔细看了眼题目,抬头时目光扫过全场:“请简述量子计算中量子比特的纠缠态与经典比特的本质区别。”
礼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林川望着沈墨突然攥紧的手指,视网膜上的数据流突然紊乱——天启的预判模块在这道题前出现了0.2秒的延迟。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草稿纸,笔尖在“量子叠加”四个字上停顿,忽然听见沈墨低声说了句什么。
“什么?”林川下意识抬头。
沈墨推了推眼镜,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这题不简单。”
礼堂的时钟敲响第十下时,张主任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请两位选手开始答题。”
林川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目光,忽然笑了。
他转动笔尖,在纸上写下第一个字的瞬间,意识海里天启的数据流重新汇聚成网——那网的尽头,似乎有更璀璨的光正在破云而出。
聚光灯在两人肩头流淌。
林川望着沈墨泛白的指节,突然想起天启方才紊乱的数据流——那0.2秒的延迟,或许正是这道题跳出高中知识框架的证明。
他笔尖落下时,意识海里的光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编织,那些曾被天启存储的《自然》杂志量子计算特刊、MIT最新实验报告,此刻正化作清晰的公式与定义,在视网膜上翻涌。
“量子比特的本质,是叠加态与纠缠态的共存。”林川的声音在礼堂里响起,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冽,“经典比特只能处于0或1的确定态,但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就像薛定谔的猫既死又活。
而纠缠态让两个量子比特的状态产生关联,即使相隔光年,改变一个的状态,另一个也会瞬间响应——这是经典计算机永远无法实现的信息传递维度。“
他话音未落,第三排的物理组评委推了推金丝眼镜,钢笔在评分表上重重画下一道:“这孩子...连贝尔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都提到了。”化学组的老教授摸着胡子直点头,手里的茶杯差点打翻。
赵雪攥着的《竞赛题库》边角被揉出褶皱,眼底的青黑里泛起光——她终于明白,林川那晚说的“量子纠缠拓展题”,根本不是普通的押题。
沈墨的答题声比林川慢了三秒。
他的声音像浸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