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转折 (第2/3页)
子外甥对立面的,也不可能在临朝称制后心性大改的。
很可能是受到了公孙贺、公孙敬声的蒙蔽、蛊惑。
“我知道。”
刘据很是确定,“正因为如此,我才要见母亲一面,母亲不出长安,那我就只能进入长安了。”
说一千道一万,母子必须要见一面,才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见面的程序多了亿点。
“进入长安,不是那么容易的。”卫青叹息道。
京畿防卫体系,由内向外可分为四个部分。
最内层是省中,就是后宫掖庭,其宿卫由宦者令,即黄门令执掌,没有什么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层是殿中的宿卫。
长乐、未央两宫之内有一组组相对独立的宫殿,如未央宫内皇后所居的椒房殿,长乐宫内太后所居的长信宫。
随着卫氏皇后升格,临朝称制,卫子夫从未央宫椒房殿搬到了长乐宫长信宫。
这些区域,省中之外统称殿中。
其防卫由光禄勋掌管,属下诸郎官秩比三百石至比六百石不等,通常约有千人。
大汉的“郎”,要么是皇帝选中的预备官员,要么是地方举荐被皇帝看中的人士,如东方朔、公孙弘,都曾被授为郎。
当然,还有花钱买资格的,称“赀选”,如司马相如。
依汉制,除议郎从事纯粹的文职工作之外,其他的郎官都轮流执戟值守,皇帝在宫中时守卫诸殿门户,皇帝出行时就充车马仪仗。
陛下在甘泉宫,未央宫的郎官基本都跟着去了,卫氏皇后搬到长乐宫,倒是有些郎官,但职能的服务与仪仗性质,就注定也没有多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支队伍不是完全没有战斗力,在陛下即位后,皇权受窦太皇太后所制,索性就常常出宫游猎,于是在郎官中挑选了武骑常侍,以及从陇西、北地等边地选出的善骑射的待诏良家子,在期门约期会齐,一起呼啸而行,慢慢发展出一支固定的侍卫队伍,多至千人,名曰期门。
但这部分期门郎也被陛下带去了甘泉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