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乌云 (第2/3页)
没有分毫损伤,这才犹豫道:“我儿初回长安,正是内外之政忙碌的时候,我这儿不急的。”
“我忽然回长安,想必母亲有所不安,国政再多,再忙,也没有宽母亲的心重要。”刘据笑道。
“是不是我临朝称制,让我儿不满了?”卫子夫望着刘据,认真道。
“无有。”
刘据摇摇头,“如果母亲不相信,可以问过舅舅,母亲临朝称制,我并不在意。”
“那是我颁布诏令有误?”
卫子夫忐忑的模样溢于言表,既是解释,又是不解道:“算缗、告缗,都是从商人身上取利,我儿之前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刘据不断提高商税,从商取利,这在朝廷之中不是什么隐秘,在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献上此策时,她以为是在顺着儿子的想法在走,怎么就走错了呢?
“母亲,我是在从商道中取利,而不是从商人身上取利,只是那些商人取走了超出该得部分的利,我在做的,是拿回商人们不该得到的利润。”刘据慢慢为母亲解释道。
母亲出身微贱,原来不过是平阳府上的讴者,有幸获幸于天家,再加上陈阿娇无子骄蛮,舅舅、大兄的努力,才有了今日。
母亲临朝称制,恐怕对什么是朝制都不太懂,更别说分辨那些包藏祸心的政令了。
“如果仅仅是算缗,只从商人身上取利,母亲所做不为过,而附加的告缗,却在故意引动人性之恶,一旦蔓延开来,那不是一行一业的浪潮,而是席卷整个大汉的浪潮。”
卫子夫惊了。
作为大汉皇后,她谨小慎微即可,影响再大,也局限在掖庭之中,却没有想到,临朝称制的一个政令,就能影响到整个帝国。
“那我立刻撤回政令?”
“要等等。”
刘据安抚着母亲的情绪,缓声道:“如今的母亲,论及身份地位,自大汉立国以来,也就高祖母吕氏了,连曾祖母窦氏、祖母王氏都不能及也,母亲是国母,一言九鼎,不能朝令夕改。”
“我的儿,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