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谶语 (第2/3页)
简单的,不好抓啊,这群人宁可自绝,都不愿意落到他人手里。
该想想怎么向上君进言,恢复“不能自裁”的秦法了,公卿人人如此,他这个廷尉卿就没法干了。
但这只是句牢骚,这或许是最好的结果了,宗正卿是刘氏宗室之长,与陛下,与上君,都有不远的血缘,真要请入廷尉狱中,也不可能动刑或其他,虽然张汤手中有杀死刘受的事物,但后者能选择“无疾而终”的体面,绝对是上君最想看到的。
张汤的余光扫到了少府下属的东园署来人,那是专为皇室成员制作丧仪的官署,布缦、敛服、棺椁、温明、黄肠题凑……密器一件不少,如果再有玉衣,那就是天子、诸侯王的仪准了。
人臣到了这个地步,怎么说不是种认可呢?
御史大夫府。
望着这寒酸的门楣,张汤很是无语,御史大夫贵为三公之一,怎么连门面都不做装点呢?
筚门圭窦,枚府家老直接道:“廷尉卿请进吧。”
“懂不懂规矩?先去通报。”
“大司空已经知道您来了……”
“通报!”
那家老这才慌乱进入府里,在门边大声禀道:“司空,廷尉卿到了!”
枚皋似乎身有不适,放下了书,对家老说道:“扶我起来。”
那家老立刻走了进去,要扶枚皋。
张汤快步走了进来,说道:“不用起了,御史大夫快坐着。”
而后望着还站在那里的家老,“春风这么寒,为什么开着门?出去,把门关上。”
“是。”那家老出去把门关上了。
枚皋两眼低垂,问道:“廷尉卿应该都知道了吧?”
“都知道了。”张汤颔首道。
这不是什么机封。
是枚皋的“身份问题”。
枚皋之所以能出仕为官,皆因其父是“枚乘”,就是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的那个枚乘。
枚乘两谏吴王,劝止七国之乱,虽然没成,但也因此名满天下。
陛下即位,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接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