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赦 (第2/3页)
还是说的张汤个人。
丹墀,是宫殿前红色的台阶,九仞,是极高的意思,霜笔,代表着定人生死,天门,便是通天之路,朱门是权贵府邸的红漆大门,黄金裂,似乎在说荣华富贵一朝崩裂,三公,这没什么说的,这个“血作阶”,以鲜血作为台阶,刘据隐约有种感觉,这是“诗谶”真正的谶语。
“御史大夫呢?”刘据望向张汤问道。
“回上君,毒入脏腑,已经死了。”张汤答道。
他办案向来清晰,最恨的就是谜语人,但人家拿命留谜语,又能计较什么呢?
“以上公之礼葬之。”
刘据想了想,收起了谶语,吩咐道:“身份之事不必再探究下去。”
“是。”
张汤领命,又道:“上君,这样又该怎么解释御史大夫死因?”
“御史大夫早就身有不谐,这是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春寒料峭,重病不愈以终。”
“如此恐伤上君圣名。”
“无妨。”
“上君高义!”
张汤颂圣道。
刘据望着他,笑道:“张汤。”
“臣在。”
“你可知你之锋芒,让中、外两朝公卿、列侯、宗室大臣慑然?”
“臣迟钝。”
“两朝官吏不敢参奏你嗜杀,只敢上书寡人,言说‘春主生’,‘大赦天下’之类的话,按照传统,这一年伊始,母后、寡人临朝,也的确该大赦天下了。”
京城杀戒一开,各地的人头也跟着像砍瓜切菜一样不可遏止,每天从地方传来的文书都充满血腥味。
三公死了一位,九卿死了三位,长安、地方的列侯、宗室豪门死了一百多个,死去的人,已然超过了当年的巫蛊案。
当适可而止。
“从即日起,除十恶不赦者以外,大赦天下!”刘据颁布了第一条诏令。
“臣遵命!”
张汤躬身领诏。
秋冬决狱已过,真正意义上的恶劣之徒,该杀的都杀了,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