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当族 (第2/3页)
以己学“外儒内法”逢迎谄媚,以此获得了陛下青睐。
连辕固生都对其予以了“曲学阿世”的评价。
而在面对威胁或政敌时,公孙弘又无比狠辣,遭汲黯的两次参劾,公孙弘表面上盛赞汲黯的忠诚坦率,但在关键时候,公孙弘却“黯毁谤圣制,当族”,搬出祖宗社稷来给汲黯扣帽子,要不是陛下宽容大度、圣明天纵,不但汲黯要死,整个汲家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主父偃被公孙弘的谗言为“五鼎烹”,董仲舒本人被设计去到了凶险至极的胶西国,要不是他机敏,早就死在胶西王刘端的种种袭杀之下了。
公孙弘对付自己的威胁和政敌,就是不发则已,一发便直奔对方命门,置别人全族于死地。
始作俑者,不是他董仲舒,而是公孙弘!
刘彻听着董仲舒、吾丘寿王的对答,龙颜不虞,似乎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中,作为大汉天子的他,始终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
偏听、滥杀、荒唐……偶尔的宽容、圣明,都显得那么刺耳。
吾丘寿王接下来的话,则让他彻底变了颜色,“在上君治下,公孙丞相已经变了!”
公孙弘在陛下执政时期,的确诡计多端,借刀杀人,落井下石等等手段,他在中朝为官时,是亲眼目睹的。
但这一切随着上君执政的到来,公孙弘,甚至是张汤,都很少再以仇怨杀人,讲证据,摆事实,这对酷吏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却都在今时发生了。
即便儒家落得如此下场,公孙弘都没有趁机对所仇、所怨者及家族赶尽杀绝,甚而出手庇佑了一批年轻、纯粹的儒者,让其在丞相府门下从事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以一个词语形容现在的公孙弘,“自重”,是非常合适的。
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董仲舒注意到了龙颜的变化,也有几分恼羞成怒,“难道你会因为杀人者改过自新而饶恕他曾经犯下的罪过吗?对你造成的伤害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