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崩汉 (第2/3页)
然没有减少,但人祸却大大减少,总体而言,比着刘彻执政时期,灾祸少了一半有余。
只是,在陛下执政时期,没有人敢把灾祸和陛下的过失联系而已。
刘彻望着董仲舒,如炬的龙目中却泛着冰冷,这么多年,董仲舒到底没有脱离“天人三策”的论调。
通过符瑞说,借助天意来神化帝王的正统性,通过灾异说,来对皇权加以约束,从而完美行使经学家的治国理念,“法先王,施德教”。
这便是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主张,他们认为如此便可以人人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大治,复兴伟大的圣王时代。
刘彻非常清楚,灾异说只要用过一次,以后的自己、大汉皇帝,都会被儒家这一套学说捆缚,所有的灾异,都将会被归咎为“君主失德”,即使灾异所在时候的君主是圣主贤君,也会被儒家裹挟的民意所冲击圣誉。
而儒家就可以趁机收获,大发“天灾人祸”之财,灾异越多,儒生的势力就会越庞大。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刘彻找到了破解灾异说的手段,“灾异免儒官”,出现灾异,就免掉一批儒官,刘彻相信凭借自己的手腕手段,灾异说影响不到自己,儒家也不可能在朝堂里占据主导位置。
后世的话,刘彻相信大汉君主一代比一代强,不会让儒家得逞。
刘彻敛去了冷意,问道:“谁来为天机背书呢?”
编造灾异说,董仲舒原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现在,不论是董仲舒本人,还是董仲舒学说,都被公孙弘、张汤、绣衣直指御史盯着,基本露头就杀,只能找其他人干。
“陛下可还记得星象家?”董仲舒幽幽说道。
刘彻一愣。
星象家,与巫师占卜、阴阳五行、堪舆之术等神秘流派毫不相干。
这是个“究天人之际”的渊深学派,是上天隐藏在尘世的眼睛,也是人世体察天机的异士。
从春秋战国为始,以“天”为直接对象的学派就两个,一个叫“占候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