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夏洛克·福尔摩斯,确有其人!(补千票加更) (第1/3页)
这份声明的本意,显然是想要澄清事实,维护苏格兰场的专业形象,给日益高涨的“福尔摩斯热”泼一盆冷水。
然而,效果却适得其反。
它非但没有打消公众的好奇心,反而是在火上浇油。
起初,看到声明的读者们都是一愣——苏格兰场竟然会如此正式地回应一部?
紧接着,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如果苏格兰场对此毫无反应,读者自然认为本就是虚构,根本不会往“真实性”上考虑。
但这份声明却强调“纯属虚构”,在很多人看来,充满了欲盖弥彰的意味,显然是急于撇清关系。
在弗利特街的「柴郡干酪」酒馆里,几位记者围着当天的《泰晤士报》哄堂大笑。
“哈哈!苏格兰场坐不住了!他们怕了!怕读者真以为他们需要靠一个私家侦探来帮忙!”
“看看这语气,‘从未、也绝不会’?他们不知道越是强调,就越让人觉得蹊跷吗?”
“或许现实中确实没有‘福尔摩斯’,但谁能保证没有类似的能人呢!”
“得了吧,苏格兰场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
“葛莱森和雷斯垂德这两个名字起得太妙了!听起来就是那种典型的、傲慢又愚蠢的警探。”
……
类似的解读迅速在公众中蔓延。
苏格兰场的声明以一种滑稽的方式,为《血字的研究》增添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话题性。
“连苏格兰场都出来辟谣了,这故事一定非同小可!”成了许多人争相购买《良言》杂志的新理由。
那些原本对侦探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因这桩“官方法案”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诺曼·麦克劳德博士读到这则声明时,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开怀大笑。
他立刻吩咐助手:“快!把这份声明镶起来!这是给我们最好的广告!
还有告诉印刷厂,下次加印时,在封底加上一句——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参照苏格兰场的最新声明!’”
——————
《血字的研究》引发的狂热,在伦敦的炎炎夏日中持续发酵,
很快,它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宣泄口——贝克街。
最初,那些被深深吸引、心痒难耐的读者,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按图索骥地来到贝克街。
他们渴望找到那个传奇的起点——贝克街221B。
但沿着铺着鹅卵石的街道,仔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