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罗马假日!(千票加更) (第1/3页)
巴黎的八月,如同一口正在沸腾的大锅。
塞纳河在灼热的阳光下蒸腾起臭气,混合着街道上马粪,再次轰炸着居民的眼睛与鼻子。
银行家、工厂主、高级官僚、富裕中产……早已像候鸟一样逃离了这座令人窒息的都市。
他们要么前往诺曼底的乡间别墅,或者布列塔尼的海滨胜地,要么去了阿尔卑斯、普罗旺斯的清凉湖畔。
留下的,除了不得不坚守岗位的普通市民,便是那些在阁楼里挣扎的穷艺术家、在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工人……
然而,今年夏天的巴黎文艺圈,却并没有因为炎热的天气完全消沉下来。
这股躁动的源头,不是某场画展,或者某出戏剧的首演,而是从伦敦出发,跨越海峡传来的——
莱昂纳尔·索雷尔,竟然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在拉丁区、帕西区、蒙马特高地……所有艺术家聚集的咖啡馆里,人们都在交头接耳,讨论这个消息。
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评论家语气中带着酸意:“听说了吗?年轻的索雷尔先生,在伦敦搞出了好大的动静!”,
一位小作家则挥舞着手中的《费加罗报》:“岂止是动静?简直是地震!看看这个——
‘法国作家莱昂纳尔·索雷尔新作《血字的研究》征服伦敦,神秘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引发全民狂热’……
上帝,英国佬什么时候对我们的文学如此狂热过?还是部‘侦探’!”
一位戴着夹鼻眼镜的诗人嗤之以鼻:“侦探?就是埃米尔·加博里奥笔下那种充斥着离奇和巧合的玩意儿?
莱昂纳尔·索雷尔怎么会去写这个?这简直是自降身价!”
这位诗人的反应,正是巴黎文化圈最普遍的反应——困惑、不解,还有些许轻蔑。
在这个时代,法语是欧洲大陆上层社会和知识界的通用语言,是文化与优雅的象征。
大多数法国知识分子,并没有太强烈的动力去学习“粗俗”的英语。
因此,真正读过《良言》杂志上《血字的研究》原文的法国人凤毛麟角。
他们的判断,只能基于来自英国的第二手报道和有限的翻译摘要。
于是,在各种专栏和沙龙谈话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