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皇太极:大明皇帝还是讲信誉的 (第2/3页)
是奋斗的年纪。
当即。
魏忠贤深吸一口气后,重重跪倒在地:“陛下将国之大事托于奴婢,奴婢必然不会辜负陛下信任!”
“奴婢现在去收拾收拾,今日便动身前往后金!”
朱由检点了点头。
其实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事应该由他亲自和皇太极约在一个地方见面,才能让欺骗的效果最大化。
但现在这情况他是一点也离不开京城。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派魏忠贤去了。
魏忠贤足够阴险老辣,人生阅历也足够丰富,就算是深入后金国都也不会被轻易搞乱阵脚。
且其本人名气够大,在后金那边也有些不小的分量。
所以派魏忠贤去办这件事,是当下最为合适的选择了。
等到魏忠贤离去后,朱由检没有丝毫放松。
他转而继续思考起如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好的去处理河北这块硬骨头。
不出预料的话。
只需再过几天时间。
河北地区那些尚还残存着几分赤子之心的人,就会因为小洪子主动出击的事而渐渐崭露头角了。
而他要做的,便是继续等待。
当天。
在朱由检吩咐完后,魏忠贤便带上国书、印玺,率领一队人马悄悄向后金方向行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
大明朝又跟着多出了好几个皇帝。
没办法。
河南三王称帝的消息传播的实在是太快了。
几乎是一天时间就传遍了小半个大明。
那些最开始没打算称帝的各地藩王,在听闻昨日之事后,也是彻底绷不住了。
既然你们都干了,那我也干吧。
反正法不责众,也责不过来了。
不过。
虽有不少藩王都跟着整了一场称帝的闹剧,但却并没有人真的去干什么造反之事。
皇帝他们惹不起,世家他们不敢惹。
所谓称帝。
一部分藩王纯粹就是口嗨闹着玩、小小过一把皇帝的瘾而已。
另一部人则是眼见亲戚都干了,那我不干岂不亏死了?这部分人是抱着这种心态才去称帝的。
当然。
还有极少数的几名藩王觉得此举对大明皇室太过不利。
他们既没有跟着胡闹,也没有不闻不问。
反而还暗中遣人给皇帝送去密信,坦言说知道如今的皇帝有难处,迫不得已之下才出此下策。
若是大明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协同处理的话,他们会尽可能的去配合。
说实在的。
如果没有福王那个死了妈的杂种贸然称帝的话,他们是断然不会这样干的。
因为他们对朱由检实在谈不上喜欢。
可福王一露出头来,瞬间就让有些人看清局势了。
皇帝残暴归残暴,但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强。
实在不行就老实点全听皇帝安排,这样总归还能当个闲散王爷,他也没对所有宗室都赶尽杀绝。
可若是真让福王上位了,那他们朱家的江山可就算是彻底完了。
不过这些还都只是后话而已。
现如今。
一切的始作俑者福王朱常洵及一众世家可是遭老鼻子的罪了——名声上的。
各地百姓们纷纷对其破口大骂。
不管是吃饭、种地、走路、闲聊.反正只要一切与人有关的活动,都能扯到这上面去。
对此。
朱常洵等人只是保持了沉默。
不过原本准备好的登基大典却是丝毫没有耽搁,反而还有骂的越狠典礼要办的越豪华的架势。
没办法。
反正骂都已经挨了,那不登基不等于白挨骂了吗?
而且在朱常洵看来。
只要自己后面把皇帝弄死,那剩下的那一众藩王自然会老老实实的全都安分下来。
到时他仍然还是大明朝真正的正统皇帝!
所以这个基,他是必须要登的。
很快。
又是几天时间过去。
朱常洵在南京城一片骂声中办完了登基大典。
魏忠贤七转八绕之下,成功进入后金境界并与后金朝廷取得联络。
朱由检派去的人也是成功登陆朝鲜,并将诏令传给了毛文龙。
毛文龙在收到诏令后,立马带着一众将领好好的在与后金交界的边境城池附近大肆检阅了一番军队。
主打一个耀武扬威。
当人在盛京的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时,立马就不淡定了。
甚至于说他整个人都看上去有些激动。
这段时间里,皇太极其实就没怎么睡好过觉。
主要是自从那日和明朝皇帝见完面立下盟约后,他发现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乎了自己的预料。
原本。
皇太极是想着即使明朝皇帝毁约,那自己也可以随时攻打朝鲜,反正不管怎么样他都不亏。
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
派去朝鲜的谍探传回的情报却让他满心狐疑。
谍探是这样说的:
朝鲜边境城池短时间内突然涌进大量士兵,并且士气极其高昂。
而且各种守城器械、粮草辎重也全都一应俱全。
若是再想要去攻打这些城池的话,那恐怕会付出相较于之前数倍还不止的代价。
最开始听到这个情报时,皇太极着实是被震惊到了。
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