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最初的轻语 (第2/3页)
奉天殿内面圣的经历更是都记不得具体有多少次了。
可面对着前方的这扇门,孙承宗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情绪。
毕竟大明朝两百年的皇帝全加起来,也没里面这位折腾出来的动静大。
一旁的太监在这时轻轻拉开了马车的车门。
孙承宗见状,深吸一口气低头走进走进马车,随即整个人都跟着跪倒在地:“旧臣孙承宗叩请陛下圣安!”
朱由检打量了一眼马车内的这个老头,接着走上前将他给搀扶起来。
饶是以孙承宗的心性,此刻也不免有种心头一暖的感觉。
他刚想推辞,却听到陛下开口对自己说道:“你做的很好,不管是朕还是大明,都不会忘记你这般忠臣的。”
孙承宗心头暖意更甚。
虽然他做那些事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大义,虽然他知道陛下这是在有意安慰,但人都是需要认可的。
更别提此刻认可自己的人,还是一心为了大明的陛下。
孙承宗再度下跪谢恩,可这次却没能如他所愿,他整个人都被朱由检轻轻搀扶到了一旁的座椅上。
扶着孙承宗坐下后,朱由检没再多说什么其他的寒暄,而是继续直白开口道:
“不过朕暂时还没法替大明谢你,当下大明的情况你也知道,而且朕还有件更加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办。”
孙承宗撑起身子一拜到底,他当然知道当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先把保定府这除了京城外的唯一领土给守住。
只有先把这块地给守住了,才能有继续与世家做对抗的资格。
“陛下念着微臣就已经令臣感恩万分了,况且臣下做这些本就是为了我大明千里江山和万万子民,哪里还谈的着什么谢。”
“还请陛下放心,臣知道陛下需要臣去做什么,臣也必会拼尽全力将保定府给守住为陛下争取时间。”
有句话孙承宗没说。
那就是他孙家四十七口,早就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了。
朱由检笑着摇了摇头:“朕要你做的不是这个。”
孙承宗一愣,随即有些木然的抬起脑袋。
进了马车后,这还是他第一次直视陛下。
孙承宗想从对方脸上捕捉到一丝当前局面下该有的紧张情绪,可是朱由检给他的却全是云淡风轻。
彷佛眼前的种种困境在对方看来全都无关紧要一般。
不等孙承宗反应,朱由检就继续说道:“朕要你继续督师山海关,替朕守好大明国门。”
孙承宗眉宇间的皱纹几乎快要攥巴到一起。
如果是别人来说这话,他只会觉得对方疯了。
现在大明这种局面,连京城都岌岌可危,哪里还有心思去管什么边关之事?!
可是说这话的偏偏是陛下。
陛下已经通过各种事情证明了其有经天纬地之能。
难道说.
孙承宗猛然间如同电打了一般,袖袍内的手轻颤起来。
他上下嘴唇哆嗦了好几下方才勉强发出声音:“陛下.您是已经做好清扫京城附近贼寇的准备了?!”
朱由检点点头。
孙承宗看着朱由检的动作深吸了好大一口气,只觉心头如吃了几大口最烈的薄荷般被瞬间冰了个激灵。
他没去问朱由检究竟该如何去对付世家贼寇。
因为他很清楚。
陛下想到了解决办法,可他却没想到一点办法,这就说明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就算是陛下将其告知给自己,那自己也未必真的能理解其中真意,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所以自己最该做的,就是依照陛下吩咐去执行好自己该做的事。
孙承宗攥紧拳头重重跪伏于地,道:“陛下!需要老臣做什么您尽管吩咐便是!”
“只要能为我大明搏出一线生机,纵使粉身碎骨臣也绝无怨言!”
“另外,臣这几日还从家中贼寇那里剿出现银数百万两,一切皆凭陛下调用。”
“我孙家上下四十七口也全由陛下指使,万死不辞!”
朱由检将孙承宗再次搀扶起来,给他倒了杯茶水让其先把心情给平复下来。
等到孙承宗慢慢冷静下来后,朱由检才慢慢开口道:
“朕要你做的事很简单,你带人先行回府城,在府城外搭一个大台子,然后尽可能多的让百姓们聚集于此。”
孙承宗又是一怔。
陛下要他做的事情,竟然如此简单?
他当然知道搭台子是要干什么,必然是陛下准备在民众前抨击贼寇、阐明大义并以此煽动人心。
可是这招能有用吗?!
这招怎么可能有用?!
世家发的可都是货真价实的银子!
孙承宗知道大义这两个字肯定是能吸引到一部分人的,尤其是青壮。
但问题是,这部分人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老百姓他们根本不会有多么在意什么大义不大义的。
他们更多还是只关心未来到手的十两银子,能换几个月的粮食吃。
哪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银子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抢走,他们也不会在意。
可怜、可悲,但先是就是如此。
孙承宗嘴巴张了张。
原本他是没准备去问陛下究竟要如何讨伐敌寇的。
但现在,孙承宗真觉得不问不行了。
他原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